關鍵字:身體質量
-
東方人第二型糖尿病少胖子 致病機轉找到了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團隊,與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惠恒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世界糖尿病聯盟(IDF)西太平洋區(Western Pacific Region)主席)率領之研究團隊聯手合作,結合基礎醫學及臨床醫療研究,成功揭示MAP4K4激酶缺失造成之「發炎性IL-6+IL-17+ T淋巴細胞」過度增加與活化,正是非肥胖型第二型糖尿病的致病關鍵。 -
孕婦每周吃魚超過3份 寶寶肥胖機率增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976希臘 Crete大學研究者Leda Chatzi指出,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15個先前公開的研究資料,研究這份來自比利時、法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西班牙、美國等地,超過2萬6千名孕婦及她們孩子的資料,每2年追蹤一次孩子們的狀況,直到他們6歲。 -
心臟病患拒當沙發馬鈴薯 以免久坐使病情惡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37曾有多項研究證實久坐與罹患心臟疾病風險的相關程度高,加拿大這次研究久坐對於心臟病患者的影響。這項研究共有278位心臟病患者參與,研究人員在長達9年的時間中紀錄他們的活動狀況,以及關於健康的各項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心臟和肺部的健康狀態等。 -
糖尿病危險群一天一把核桃 遠離壞膽固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74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預防研究中心David Katz博士表示,該實驗一共有112位研究對象,包括31位男性和81名女性,年齡從25歲至75歲,這些研究對象皆為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他們被分成兩個組別,其中1組採用低熱量飲食,另外1組的飲食則沒有受限制。各組實驗中再隨機細分成2小組,其中1組每天吃56公克的核桃,另1組則是6個月都沒有攝取核桃。 -
手搖杯幾分糖? 掌握3分糖原則健康無負擔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717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副教授姜至剛醫師說明,游離糖就是由人工添加到飲料或食物中的單糖(如葡萄糖、果糖)、雙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天然糖類總稱。 -
吃多體重卻驟降? 原來是糖尿病作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60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吃、多喝、多尿和體重下降,但有些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沒有典型症狀就不易發覺。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有4項:(1)空腹8小時以上血漿血糖值≧126mg/dL。(2)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3)醣化血色素HbA1c≧6.5%。(4)臨床上有糖尿病症狀,同時任意血漿血糖值≧200mg/dL。 -
周末狂睡打亂生理時鐘 代謝疾病趁虛而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885研究發現,平時工作日的睡眠時間和周末假日的睡眠時間相差太大的組別,相較於周間以及假日睡眠時間差不多的組別,睡眠差異大的那一組的膽固醇會比較高,空腹時的胰島素、身體質量指數(BMI)也會比較高。 -
胖小孩不做體重控制 8歲恐出現心臟病徵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974蓋辛格醫療保健系統公司(Geisinger Health System)博士後研究員Linyuan Jing表示,研究對象為20位肥胖的兒童、20位體重在正常範圍內的兒童,肥胖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幾乎都超過35,但一般正常的BMI應該介於18.5至25之間,因此BMI達35算是相當肥胖。研究過程中讓這些孩子接受磁振造影(MRI),並檢查其心臟的肌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