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
乳癌患者「淋巴結陽性」復發機率高 早期治療可望治癒
癌症新知 / 乳癌1298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高達萬人,早期患者佔了8成;雖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為90%,但患者的最大隱憂是復發,有20%到40%的患者可能要再次面對乳癌的威脅。醫師表示,只要能積極接受術後輔助治療,可有效降低復發率。 -
LDCT肺癌篩檢計畫7月1日啟動 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篩
癌症新知 / 肺癌1277衛福部的4癌篩檢,從7月1日起新增肺癌,成為5癌篩檢!衛福部國健署宣布針對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提供LDCT肺癌篩檢計畫,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肺癌是癌症死因首位,去年死亡9千6百多位,而篩檢能夠早期發現,對於治療相當幫助。陳時中自己有幾10年的菸齡,今日「號稱」戒菸成功。 -
遠離肝癌風險!C型肝炎並非沒病毒就沒事 追蹤更重要
癌症新知 / 肝癌1322近年來肝癌死亡率一直位居台灣癌症死亡第2名,罹患C型肝炎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衛福部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平均每4名C肝病人有1人會有肝硬化,肝硬化病人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 -
婦人患乳癌怕治療拖2年! 乳房鈣化點擴散、淋巴轉移
癌症新知 / 乳癌1305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台中1名60歲婦人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乳癌,但因害怕治療,選擇自然療法希望扭轉病情。2年後再度就診,病灶已從局部鈣化進展為全乳房瀰漫性鈣化點,並出現淋巴轉移,在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苦口婆心下,病人終於聽勸完成乳癌標準治療,病情也得到極佳成效。 -
民眾壓力爆表恐增加罹癌風險! 醫師:定期健檢很重要
癌症新知 / 乳癌1302聯欣診所副院長顏佐樺表示,有多篇研究發現,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亦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 -
基因檢測發現「胃腸道間質瘤」 精準藥物減輕患者負擔
癌症新知 / 腸癌1434對於無法手術切除或出現轉移性患者,會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臨床數據顯示,對於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D842V基因突變的胃腸道間質瘤患者,傳統標靶藥物效果不佳,只能仰賴現有的「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
長者下唇突長痣!不痛不就醫 變潰傷才發現是患皮膚癌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32085歲的鍾奶奶不知何時下唇角出現1顆褐黑色突起物,因不痛不癢、長得和「痣」差不多便不以為意,但這顆「痣」幾個月後竟演變為潰瘍,擦藥也無法改善,傷口越來越大,患者才驚覺不對勁,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經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皮膚基底細胞癌」。 -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癌症新知 / 肝癌1838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經常聽到的肝癌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令人恐慌,肝癌更是國人好發癌症第4位、癌症死亡第2位。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時幾乎沒有症狀,頂多覺得容易疲倦,等到有食慾不振、黃疸和腹水等現象時,大多已是中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