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把握長高關鍵期 中醫破除轉骨迷思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763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指出,中醫將孩子成長期分為3階段:第2性徵出現前、開始出現時,以及出現後2年。當第2性徵開始出現,正是介入中醫轉骨的最佳時機,例如女孩乳房發育、月經來潮前1年,尤其初經來前1年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而男孩睪丸、陰囊開始變化、聲音出現變聲徵兆時,就應留意孩子身體變化與作息調整。 -
全台每4個成人有1人面臨高血脂危機 中醫降血脂這樣做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238天氣炎熱,不少民眾會選擇手搖飲、冰淇淋、剉冰等食品來消暑降溫。但這些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的主因之一,也會提升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從中醫觀點來看,高血脂患者常有「本虛標實」的問題,建議可以從活血化瘀、健脾袪濕等方式進行治療,透過改善氣血循環與身體代謝機能達到降血脂的效果。 -
轉骨方非萬靈丹!太早服用或太補 當心生長板提前閉合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20中醫的「轉骨方」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階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服用時機,並搭配適合體質的藥材,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中醫師吳宛容說,如果太晚服用轉骨方,可能就會因為錯過生長時機而成效不佳;至於太早服用轉骨方,或是使用補性太強的中藥,不僅容易導致性荷爾蒙增加,除了造成性早熟,亦會使生長板提早閉合,反而影響身高發育。 -
張嘴閉嘴都不對勁?恐顳顎關節障礙上身 中年女性居多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47大家有過吃東西或說話,耳朵前面或臉頰就痛起來的經驗嗎?或是在張開或閉上嘴巴的時候,聽到咔啦聲或像搓捻頭髮的聲音嗎?若有上述這些症狀,你可能就有顳顎關節的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暉哲表示,顳顎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在慢性肌肉骨骼疾病中是第二常見的問題,僅次於慢性下背痛。成人中的盛行率為31%,在兒童與青少年則為11%,女性較男性患病機率約為2倍,且以中年女性的罹患率最高。顳顎關節與吃東西、大笑、說話、唱歌、親吻等動作息息相關。想吃東西嘴張不開,或是咬下去就痛,不能大笑、不能唱歌,甚至打呵欠都沒辦法,是多麼痛苦的事。 -
美顏針不動刀改善肌膚老化 愛美人士追求自然美新選擇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976許懿心院長解釋,美顏針是運用傳統中醫針炙結合中醫經絡理論與現代審美需求,透過細針刺激面部肌肉與筋膜,活化局部血液循環與膠原蛋白增生,進而強化臉部輪廓與肌膚彈性。這樣的刺激有助於提拉鬆垮肌肉,改善臉型不對稱、細紋、暗沉膚色,甚至對輕微的眼袋或嘴邊肉也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
控制濕疹3大關鍵 中醫:忌口、少刺激、穩定生活節奏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85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指縫乾癢到讓人忍不住抓破、手臂紅腫脫皮,每天都在跟皮膚問題對抗。根據統計,台灣有超過1/4的人都曾受濕疹所苦,雖然不是大病,但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學習、工作與睡眠品質。那麼,濕疹到底可不可以根治?中醫師陳怡如表示,只要有耐心、配合治療,加上調整生活習慣與飲食,就能大幅減少濕疹發作的頻率,甚至讓皮膚回歸穩定健康狀態。 -
夏至養生!高溫食慾不振、心煩氣躁 中醫助祛暑安心神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069夏至是整年中陽氣最盛的1天,氣溫也將一路熱到立秋。夏至當天,太陽正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陽)最長、黑夜(陰)最短,過了夏至日,白晝漸短、黑夜漸長。中醫師王維瀚表示,夏至後炎熱高溫常導致食慾不振、心煩氣躁、頭昏腦脹、倦怠乏力等,體溫隨著環境氣溫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又大量流汗、水分攝取不足的情況,會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肩頸疼痛引起失眠、血壓高 小扁針療法助循環鬆解頑痛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71472歲黃先生於110年及113年發生2次腦梗塞。時常因肩頸肌肉緊繃,持續疼痛導致夜晚難以入眠,血壓又偏高,白天疲累不堪影響正常生活。113年12月底,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骨傷科主任任東輝門診就醫。診察發現黃先生肩頸部肌肉非常僵硬,頸椎過度伸直,椎間孔狹窄,影響頸部往腦部的供血,故導致肩頸疼痛,影響睡眠,進而血壓偏高。任東輝主任為黃先生每週施以1次小扁針療法,經過4週治療,肩頸部緊繃痠痛獲得緩解,晚上不再失眠,睡得較安穩,血壓穩定,生活品質獲得提升,目前時續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