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
-
癌因性疲憊症使療程中斷 臨床治療指引助癌友了解病情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709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統計,高達9成2癌友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其中4分之1症狀嚴重,已達中重度疲憊程度,需透過藥物治療,如未能妥善處理,癌症療程還可能被迫中斷。 -
30多歲男子轉移性腦瘤 接受精準放射治療背後有洋蔥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760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懷哲表示,末期癌症病患在精準治療發展下,例如標靶藥物,逐漸可以與癌細胞共存,延長健康生命。而在臨床治療中,肺癌、乳癌、大腸癌等,癌細胞容易轉移腦部,專業判斷不適合開刀時,就會使用放射治療,讓腦部腫瘤縮小,不過卻也可能賠上嚴重副作用和傷害大腦的正常細胞。 -
癌症化療後免疫功能不足骨髓抑制 中醫輔助延長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36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的治療方式一直是醫療界最重要的議題,目前主流治療癌症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療法,但在化療後因為殺傷骨髓黏膜及造血細胞,使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身體不適,才是讓患者最難受的副作用,在化療後半衰期用中醫輔助,修復受傷的骨髓黏膜,恢復造血功能就更顯重要,讓患者正常產生免疫力,以增強抗癌體力。
-
化療後副作用讓男子四肢麻木 中醫針灸找回手指知覺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43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門診常到許多如楊先生相同處境的抗癌患者,雖然抗癌成功,但藥物的副作用卻讓生活品質變得不佳,儘管嘗試過各種方法,卻都不見效,往往抱持最後一絲希望尋求中醫協助。 -
輕輕碰撞就骨折! 常見癌症骨轉移好發部位有這幾處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485針對骨轉移的致病機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蕭世欣解釋,骨骼內有「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2類細胞負責骨骼的新陳代謝,「破骨細胞」會移走老舊骨質,而「成骨細胞」會製造新鮮骨質取而代之。正常時候,「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功能平衡,骨骼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但是,當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後,癌細胞分泌的細胞激素將會造成破骨細胞過度活化,加劇骨質流失速度,導致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癱瘓等骨骼併發症。 -
近6%胰臟癌患者有BRCA基因突變 精準治療化險為胰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66011月19日是2020世界胰臟癌日,世界胰臟癌聯盟將今年主題定調為「Demand Better」,期盼患者能擁有更佳的治療選擇,延長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 -
國輻中心推紅外線影像技術 癌症篩檢15分鐘就完成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982國輻中心副研究員李耀昌表示,目前醫界臨床常用的癌症篩檢技術,以組織病理分析法、質譜學法與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為主,但前處理程序複雜,測定時間需數小時到數天,而檢測結果也常出現偽陽性與偽陰性等問題。 -
化療後噁心嘔吐令人恐懼 有25%癌友曾因此想放棄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523在生理方面,會影響病患食慾,食量減少或無法進食導致營養攝取失調、缺乏體力渡過化療,甚至影響下1個化療療程,導致治療效果打折扣,嚴重嘔吐者可能還會合併食道發炎。心理方面會導致心情低落或無法繼續工作,調查中更發現,每4人中就有1人曾經因此想放棄化療,比率高達2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