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髖骨
-
5招輕鬆預防骨質疏鬆 35歲以上多留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29黃盟仁醫師表示,第一應加強補充鈣質。所謂的骨質疏鬆,是指當骨質密度T質小於負2.5時,而男性與未停經女性,每日的鈣質攝取量應為1000毫克,停經女性則應增加至1500亳克。民眾若想直接服用鈣片製劑,則以「檸檬酸鈣」吸收率為最佳。 -
台灣50歲以上男性 每5人有1人骨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02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表示,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2大的重要流行病,國內每年髖骨骨折達1萬8千人,而台灣50歲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髖部、脊椎、或腕部骨折。骨質疏鬆患者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非常高,而髖部骨折的男性,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2%,超過女性。因此,必須積極治療,避免骨折再度發生。 -
講座花絮-PRP再生醫學 骨科治療新突破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080一名86歲的長者跌倒受傷導致髖骨骨折,手術時打入釘子,已將骨折部位順利接回原處,但因歲數稍長,受傷的軟骨組織不易復原,特地前來詢問吳院長是否可採用PRP療法?吳濬哲院長指出,利用高濃度血小板的生長因子(Platelet)的確可加速組織修復再生,比較傳統施打玻尿酸的方式,PRP效果顯見,門診經驗中也曾看過,需要依靠輪椅行走的長者,改採PRP療法即進步到可自行拄拐杖步行的案例。 -
媽媽身高縮水 當心更年期骨鬆上身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表示,全台約有160萬人有骨疏問題,其中約有95萬人為更年期停經後婦女。50歲以上的更年期婦女平均每3人就有1人會發生骨鬆骨折,髖部骨折發生率更高居全亞洲第一。 -
骨鬆阿嬤跌倒就骨折 人工髖關節可恢復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4882歲的江黃阿運阿嬤兩年前因跌倒,造成左邊股骨骨折,醫師為她換了人工髖關節,療養3個月後終於恢復正常行走。沒想到一星期前阿嬤又在浴室跌倒,雖然只是輕輕一跌,卻造成右邊股骨骨折,只好又回去找醫師,幫她換上右側人工髖關節。
-
輕熟女少鈣 骨折悄悄找上門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暨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凱文指出,成年女性在35歲之後骨量會開始走下坡,每年平均約減少0.5%至1%。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1(正常值-1到+1),在臨床上就被歸類為「骨流失」一族,相較骨骼健康的人來說,生活中處處潛藏骨折危機。
-
新型骨板 鎖定骨鬆粉碎性骨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84為了因應老人醫學與相關健康議題,第二十屆吳火獅紀念學術會議中,探討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骨折的特殊型態,以及治療最新趨勢。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醫師發表最新技術,以鎖定式骨板微創手術,治療骨質疏鬆引發的破碎性骨折,成果可優於一般治療方式。 -
冷氣團發威 年長三高病患應注意保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33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的民眾中,四成(約700萬人)罹患三高疾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疾病中的一項疾病,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醫師指出,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三高患者務必做好血壓監測,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注意保暖。添加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