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0歲以上男性 每5人有1人骨折

1732
【NOW健康 黃筱雅/綜合報導】
記者會合照
▲一名58歲男性於健康檢查時發現,骨質密度T值為-2.9,過去使用口服與針劑「雙磷酸鹽類」骨質疏鬆藥治療,卻未見明顯改善,腎功能也不佳。(圖/ingimage)

因骨頭嚴重痠痛,一名89歲爺爺無法久站、走路常跌倒,只能仰賴輪椅代步,就醫檢查發現,有L脊骨折情形,且骨密度T值為-4.0(小於-2.5為骨質疏鬆症),骨質密度嚴重不足。醫師指出,男性可選擇的骨質疏鬆用藥較少,應從年輕時,便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適量接受日曬、維持運動習慣,以降低骨質疏鬆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表示,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2大的重要流行病,國內每年髖骨骨折達1萬8千人,而台灣50歲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髖部、脊椎、或腕部骨折。骨質疏鬆患者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非常高,而髖部骨折的男性,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2%,超過女性。因此,必須積極治療,避免骨折再度發生。


一名58歲男性於健康檢查時發現,骨質密度T值為-2.9,過去使用口服與針劑「雙磷酸鹽類」骨質疏鬆藥治療,卻未見明顯改善,腎功能也不佳。所幸使用「類保骨素」皮下注射液,順利穩定控制骨質疏鬆症狀,骨頭痠痛緩解、骨折也不再發生。


台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教授指出,目前男性骨質疏鬆第一線用藥僅能有少數雙磷酸鹽藥物供選擇,且有影響腎臟功能的情況。國內研究顯示,有50%患者用藥3個月後,因受不了強烈副作用,或是注射不便而擅自停藥,結果提高後續骨折風險,造成無效治療。


楊榮森教授提到,目前醫界已研發出一種單株抗體製劑,作用方式如同人體裡一種天然蛋白質保骨素(osteoprotegerin,OPG),能幫助維護蝕骨細胞的作用,避免骨質流失、增加骨密度。藥物作用方式可深入皮質骨,提高皮質骨骨量,可預防嚴重的髖部骨折。


杜思德院長提醒,大部分民眾髖骨骨折發生在浴室、樓梯及陰暗空間等場所,為避免地面濕滑跌倒,浴室應使用防滑墊、樓梯加裝扶手、陰暗處點亮小夜燈照明行走路線。骨質疏鬆患者走路應掌握「先抓再踏」的原則,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適量接受日曬、維持運動習慣、並持續治療,才能免於骨折情形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