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NAT
-
做自己很「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8049「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如果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不會影響到別人和這份關係?」上述疑問和想法可能不少人多少都有過,或者聽過其他人有類似的問題,而近年暢銷的心理類型書籍中,多數也都是在談論如何提升自己、掌控自己情緒或人際關係的複雜情感等主題。另一方面,來醫院或診所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們之中,人際關係也是最多人來治療室想釐清、討論和改變的議題。 -
全球麻疹疫情燒! 潛伏期4症狀、5嚴重併發症提高警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19世衛組織(WHO)警告,今(2024)年年底前,全球有逾半國家將面臨麻疹爆發的風險,須儘快採取緊急預防措施,以防傳染範圍擴大,目前麻疹疫情最為嚴重的前3名國家,分別為哈薩克、亞塞拜然與葉門;至於台灣,目前已累計5起本土麻疹病例,疾管署推估,4月前國內麻疹疫情恐達高峰。 -
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出爐 清華教授孫玉珠獲傑出獎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70全台第一、也是唯一專為表揚女科學家卓越貢獻設置的「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9日公布2024年第17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其中最高榮譽「傑出獎」由清華講座教授兼生科院副院長孫玉珠博士榮獲,新秀獎則由國立台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朱雪萍博士及中央研究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副研究員劉明容博士獲獎。 -
近1成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終身洗腎 國衛院揭致病關鍵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727自體免疫疾病位居台灣10大重大傷病排行的第3名,也是門診第3常見疾病,一旦罹患此種疾病,免疫系統將會持續攻擊各個器官,導致長期發炎,近1成全身性紅斑狼瘡患者必須終身洗腎。國衛院成功發現自體免疫疾病關鍵致病機制,去磷酸酶DUSP22、泛素酶UBR2可作為新藥物開發標靶,前者還可用來預估腎臟疾病風險。 -
老年人健腦宜多接觸音樂 研究:唱歌、彈樂器可防失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3根據1項發表在《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的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唱歌或演奏樂器,特別是彈鋼琴,與改善大腦記憶和執行功能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在晚年時期繼續演奏樂器的人,可從中獲得更大的好處。 -
足部反射健康法為全人護理添韌力 丹麥法規與認證完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860目前人口少子老化、傳染病新興化、疾病慢性化及照護複雜化等社會變遷,帶來健康照護體系與醫事人力發展的衝擊與挑戰,對於未來健康的前瞻整備,需要創新思維的新策略。衛生福利部於27日辦理「全人護理 足部反射健康法」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丹麥足部反射健康法專家Leila Eriksen來台分享丹麥與歐盟推動足部反射健康法(Foot Reflexology)的經驗。 -
國家醫療品質獎獲獎者出爐! 引領醫療照護邁向新時代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44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辦理的國家醫療品質獎(National Healthcare Quality Award , NHQA)自1999年起,24年來始終秉持著引領台灣醫療品質的信念,透過競賽的方式協助醫界進行全面性的醫療品質落實與提升,本屆特別增設「傑出醫療類」,在本類競賽中獲獎團隊展現其卓越的臨床照護、先進技術與服務,以及「ESG特別獎」,激勵醫療機構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向邁進。今(26)日醫策會於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第24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頒獎典禮,得獎團隊在競賽中的卓越表現成為國內標竿。 -
進食時間恐影響中風風險? 這時間吃有助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3大家都知道食物會影響心臟健康,但其實進食的時間也很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了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佳進食時間,而心血管疾病是1種會影響心血管的疾病,如心臟病與中風,皆為全球常見的死亡原因。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建議,早上8點前吃早餐和晚上8前吃晚餐的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