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神經損傷
-
實驗動物做磁振造影 北醫為新藥物鋪路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66臺北醫學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張虹書表示,7T MRI這種動物磁振造影系統,主要是用來檢測神經及血管等軟組織。其中,透過神經檢測,可瞭解中風後的神經退化及神經損傷情形,再透過神經再生研究,開發出新型藥物及手術方法;經由血管增生或萎縮的檢測,則可提供研發抗癌藥物的參考。 -
比生小孩還痛 近六成重度癌患喊痛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1癌症希望基金會委託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進行的「癌患疼痛調查」顯示,近半數(44.8%)癌友有疼痛問題,在半年內有疼痛經驗者中,有三成四即使服用止痛藥物,仍無法控制疼痛。在重度疼痛患者中,近六成(59.9%)不滿意目前疼痛治療。 -
低溫療法挽救猝死病患 健保署7月1日起給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7151衛生福利部6月24日舉辦「部醫聯盟愛心"紅"不讓」記者會,邀請由所屬醫院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的病患及家人現身分享,慶祝重獲新生。部立桃園醫院創傷團隊主任謝義山表示,在看到昏迷病患張開眼睛時,那一瞬間的感動,忘記了所有辛勞。 -
天天戴耳機聽音樂 高中生終身戴助聽器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59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近年不當使用耳機,致聽力受損的30歲以下年輕患者,約增2到3成。大聲聽耳機,耳朵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很傷聽力。聽力受損常有異常耳鳴症狀,連講電話或一般交談聲都聽不清楚,當出現類似的症狀時應速就醫,若逾一周未治療,恐留下永久傷害。 -
天冷頭痛誤當感冒醫 腦部動脈瘤破裂險喪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20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明,林姓婦人自述,三年前就出現過頭痛問題,當時只要吃藥打針就會痊癒,沒想到這次頭痛這麼嚴重,原本還以為是單純感冒,結果後來竟頭痛到無法說話,起身都成問題。 -
主婦耳鳴擾 黑心油橫行惹的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40資深耳鼻喉專科暨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學博士表示,門診中常發現不少患者出現耳鳴的症狀,是因為壓力所引起的。主要是因為壓力大,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內耳神經血液循環不良,內耳神經萎縮所造成。 -
水份攝取不足 恐致唾液腺結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85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醫師表示,唾液腺的管路非常細小,約0.2至0.3公分左右,一旦口水中有礦物質沉澱時,就相當容易在唾液管腺中形成結晶物,長時間可能造成唾液腺體阻塞。 -
頸動脈狹窄治療新趨勢 降低中風復發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35李政翰醫師表示,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一旦頸動脈中形成膽固醇斑塊沉積,斑塊剝落,就會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