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榮陽團隊
-
小動物正子暨核磁共振像儀引進 盼加速新藥研發流程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841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林慶波指出,這套老鼠專用的高階醫療科技安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部,全國僅有1台,未來將應用於實驗動物的影像分析,加速新藥研發流程,儀器僅限研究用,並不會對外開放治療毛小孩。 -
化療注重癌因性疲憊 有助卵巢癌患者預後改善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594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6年我國新增1507名卵巢癌患者(不含原位癌),造成656人死亡,超過74%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卻在治療過程中受各種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與體力嚴重流失,無法如期完成整個療程。 -
肺癌跨國實驗室成立 美台合作研究精準療法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633肺癌近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死亡率更同時高居台灣及美國癌症之冠。看準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研究量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選擇榮陽團隊作為合作對象,第1次在台灣成立跨國實驗室,針對肺癌展開為期5年的合作計畫,將探討亞洲與西方人癌症基因的差異,以發展精準的治療方法。 -
國衛院發現抑肝癌基因 精準醫療有望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1944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蔡世峯特聘研究員、林永豐博士以及跨機構團隊成員,分析第4號染色體缺失區間的基因以及其變異,發展新的檢測方法,並找出3個與肝癌有關的抑癌基因 UNC5C、DKK2及ZGRF1。 -
不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 B肝患者罹癌多三倍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52據統計,國內約有70萬名B肝患者應該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始能有效降低肝癌復發率,但礙於患者需先做肝穿刺,證實肝組織B型肝炎核心抗原陽性,才可接受健保給付治療,許多患者因此裹足不前,無法受惠。
-
榮陽團隊新突破 晚期大腸治療現曙光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97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王學偉教授,及臨床醫學研究所楊慕華教授,共同組成癌症幹細胞團隊,與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姜正愷醫師攜手,終於在大腸直腸癌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進展。這項研究成果為大腸癌抗藥性治療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已於今年3月1日發表在生物醫學界具領導地位的權威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
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 致病基因新發現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181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變最常在兒童期及青春期發病。根據美國統計,盛行率約為2500分之1,以此推估,台灣至少有9000名病患。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林恭平表示,早期患者發病時,常被誤診為小兒麻痺,若症狀更輕微,患者很可能以為只是自己體能差,因而延誤治療時機,以致病情惡化。 -
小腦萎縮症第22型 榮陽團隊破解致病基因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4台北榮總榮陽團隊今日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研究團隊在國科會、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大力支持下,成功利用次世代DNA定序技術,全面檢測分析病患所有基因序列,終於確認榮陽團隊10年前發現第22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的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