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季節交替
-
季節交替皮膚病大爆發! 中醫:體內排濕代謝異常惹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13季節交替時常常是富貴手與汗皰疹爆發的尖峰期。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在皮膚相關疾病中,從汗皰疹或蕁麻疹,一直到異位性皮膚炎與乾癬,這些皆是免疫系統下降與代謝異常造成的問題。另外,乾癬也與個人體質有關,台灣向來氣候潮濕,尤其到了換季的時節,如果個人排濕能力不夠,就容易有汗皰疹與富貴手;而肝氣或元氣不足也會使排濕能力下降,出現乾癬。 -
秋冬交替少了陽光溫暖好SAD 小心季節性情緒失調來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93最近季節已是深秋,即將進入冬季,令不少人出現憂鬱情緒;而前立委黃義交的離去的時間點正好在季節交替時間,使得相關討論增加。實際上早有研究指出,在季節交替時特別容易發生情緒失調現象,冬季因日照時間變短,容易減少動力,如果加上陰雨綿綿的天氣更是雪上加霜。台灣的日照時間平均,可能很少人會注意到;但高緯度國家因冬季日照時間極短,產生憂鬱症的人數相當多。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權威開講 打擊耳鳴、眩暈、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456針對這些困擾的耳鼻喉疾病,要如何積極的預防與治療呢?10月1日星期六下午,李宏信醫師受邀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為現場民眾分享「惱人鼻病、耳鳴與眩暈! 耳鼻喉權威醫師破解常見迷思」。 -
每年約37萬人因異位性皮膚炎就醫 控制不佳有共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6台灣每年約37萬人因異位性皮膚炎就醫,且8成患者為6歲以下的幼童,研究顯示,約有一半病童症狀嚴重,持續至成年,並非部分家長所認為的「幼兒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後會好轉。」 -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26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 -
換季家中幼兒過敏來報到 中醫師叮嚀生活小細節可預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11根據統計,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是過敏體質,很多孩子換季時,揉眼睛、鼻水直流,有人甚至半夜咳到不能睡。尤其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特別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建議家長應及早就醫。 -
日夜溫差大當心耳中風找上門! 促進末梢血循提早預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82耳中風在醫學上稱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聽力突然降低的疾病,成因複雜,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導致神經炎,或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有關。耳鼻喉科醫師陳建業指出,耳鳴眩暈主要由末梢性與中樞性2大成因引起,除少部分中樞性與腦部疾病如腦瘤有關,出現單側耳鳴時需多加留意;多數患者是因為內耳微循環不良、供應內耳神經氧氣的血管被阻塞或末梢血循不通暢,才導致耳鳴眩暈的發生。 -
腎友「藥」注意! 腎友服用帶狀疱疹藥物不慎恐致昏迷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220陸政鼎解釋,治療帶狀疱疹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經由腎臟代謝,所以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能因為藥物代謝及排除障礙而使得血中藥物濃度過高,進而引起意識障礙,甚至造成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