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藥物
-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能打新冠疫苗嗎? 施打前先做這件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540台灣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種類增加,疫苗是否存在副作用成為話題。1名52歲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伍女士,日前預約施打新冠疫苗,接種後雖無發燒或痠痛,卻在1周後手腕關節腫脹疼痛,害怕得趕緊回院求助醫師。 -
連續發生2次以上流產應找出問題 醫師揭連續流產6原因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9567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宋碧琳表示,從發現懷孕到順利生產,有時並非如此容易,除了懷孕12週之前有大約15%~20%的自然流產率,免疫功能異常造成的連續流產也越來越受關注。 -
健保署NGS討論會議 傾向小範圍基因檢測給付疾病未定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034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NGS可以單次針對1個範圍基因檢測,當癌症病患需要基因檢查,醫生可以鎖定基因範圍,單次就能檢查1組基因,發現那個基因出現異常,就不用再猜測可能異常基因,檢查陰性卻要再確認窘況,但因檢測價格較昂貴,可以給付疾病、時間點、族群都在討論。 -
出現吞嚥困難多已食道癌末期! 3個飲食惡習快改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340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中,食道癌盛行率排名第10。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侯明模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表示,食道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會被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等到中後期出現明顯症狀時,如長期吞嚥困難,伴隨聲音沙啞時才就醫,通常為時已晚,因此食道癌的患者中,五年的存活率幾乎不到2成。 -
利用自身免疫機制來對抗癌症 刺激腫瘤殺手抑制壞細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870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暨癌症中心主任馮盈勳說明,利用自身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是癌症治療重要的項目之一;因此免疫細胞適應性療法(簡稱細胞治療)在這幾年發展多元且迅速。 -
5年前不願切除膀胱讓癌症又復發 採免疫療法獲改善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03林先生曾在2015年4月因下泌尿道症狀合併血尿就醫,經影像檢查發現膀胱與攝護腺有7x6公分的腫瘤,於病理切片確診為「尿路上皮癌」第4期,但由於當時病人拒絕切除膀胱,而是以化療及放射線治療保存膀胱,2018年10月膀胱鏡檢查才發現腫瘤復發。 -
確診乳癌4期多數患者想放棄 研究顯示手術治療有幫助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785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所有乳癌患者中,50歲以下被診斷出乳癌比例約為34.4%,而乳癌第4期患者占了其中的5.2%。張耀仁說明,第4期乳癌指的是超越乳房及腋下淋巴結的遠端轉移,常見轉移處有骨骼、肺臟、肝臟,甚至是腦部等。過去普遍認為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方式,對第4期癌症患者的長期存活應無助益,因此多選擇姑息療法。然而,現今醫療的進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手術治療,甚至免疫藥物等,除了能大幅改善乳癌第4期患者的臨床症狀及生活品質外,亦能提高長期存活率。 -
翁菸酒不離釀泌尿道上皮癌 國人罹患機率居全球之冠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116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教授吳文正表示,泌尿道上皮癌在台灣每年新增近4,000名病例,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尤其是南台灣地區更為嚴重。腎盂癌、輸尿管癌因發病位置在泌尿道上端,因此2者被合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如果出現血尿、頻尿或排尿疼痛,可能為癌變警訊,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