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13310
陳如頤 報導
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因肝臟沒有神經纖維,當腫瘤長大壓迫肝臟表面神經後,病人才感覺肚子悶脹不舒服,有些患者是因腹痛到急診就醫,才發現腫瘤已破裂出血。(圖/NOW健康製作;圖片來源/ingimage)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國健署發布的資料顯示,肝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第2位、好發癌症第4名,且超過6成患者確診已是中晚期。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肝癌初期無症狀 抽血+影像檢查揪病灶增加準確度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三奇表示,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因肝臟沒有神經纖維,當腫瘤長大壓迫肝臟表面神經後,病人才感覺肚子悶脹不舒服,有些患者是因腹痛到急診就醫,才發現腫瘤已破裂出血。至於大家熟知的黃疸、腹水、疲倦、食慾不佳等症狀,通常都是晚期肝癌,甚至癌細胞已轉移時才會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肝腫瘤常合併肝硬化,不管是肝腫瘤或是肝硬化,最後都會走向肝衰竭,所以當抽血發現肝功能指數、黃疸指數上升,大多可判斷為肝衰竭,若連胎兒蛋白指數也上升時,更有可能已經產生肝癌。不過,研究也發現約3分之1肝癌患者的胎兒蛋白指數並不會升高,此時可以透過檢驗PIVKA-Ⅱ指數,加上超音波、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直接觀察肝臟內有無腫瘤,增加診斷準確度。


B、C型肝炎、酒精肝、脂肪肝 都是肝癌高危險族群


陳三奇醫師指出,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感染者,或是長期酗酒者、患有脂肪肝的人,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但近幾年,由於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的施打,台灣的B型肝炎相關的肝癌已逐年遞減;近期,C型肝炎也已能被新型的抗病毒藥物治癒,可以預見將來B、C肝炎病毒相關的肝癌人數會越來越少,參考歐美的趨勢,未來反而是因酒精和脂肪肝導致的肝癌比例將越來越多。


不論是酒精肝或脂肪肝,若長期沒有控制,就會進入所謂的「肝癌3部曲」,先是「肝臟發炎」,接著是肝纖維化而進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最後就會出現可怕的「肝癌」。因此,預防肝臟發炎是保肝的首要任務,也就是減少酒精攝取及防止脂肪肝上身。


晚期肝癌治療搶先機 免疫+抗血管新生標靶列選項


一旦確診肝癌,甚至為晚期,難道就宣判末日嗎?陳三奇醫師鼓勵病友不要灰心沮喪!雖然在過去,晚期肝癌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罹患了晚期肝癌就等於被宣判死刑,令人感到相當遺憾;但近年來醫療藥物進展快速,研發出免疫合併標靶治療組合,現已成為晚期肝癌治療的優先選擇之一。


▲晚期肝癌治療方式vs.腫瘤縮小反應率。(資料來源/陳三奇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陳三奇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靠傳統標靶藥物縮小腫瘤,大概只有5%至10%的患者有成效;而單一免疫治療縮小腫瘤的機率也只有15%;根據統計,2年前研發出來的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組合有突破性進展,平均每3位晚期肝癌患者,就有1人的腫瘤可以顯著縮小。


陳三奇醫師補充解釋,不管是口服或注射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作用在於抑制腫瘤血管的生長、餓死癌細胞;而免疫藥物則是活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對抗癌細胞。最終都是希望達到讓腫瘤縮小的目的,兩藥物可以揮發協同作用、相輔相成。根據BCLC巴塞隆納臨床治療分期2021年更新資訊,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的使用,有機會幫助晚期肝癌病友平均存活期延長至兩年左右,實為晚期肝癌患者之福音。


掌握肝功能未衰退之前 積極爭取治療黃金期


至於何時介入治療的效果較好呢?其實,所有疾病都有治療黃金期,肝癌也不例外,與其等到肝功能變差才投入,導致治療效果打折扣,陳三奇醫師建議,最好盡早使用免疫合併標靶治療組合藥物,才能讓藥效發揮最佳狀態。目前在台灣已有核准的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治療接軌國際,讓晚期肝癌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不過,目前免疫治療未納入健保,期待政府有機會多多評估,提供肝癌病友更多的協助。


最後,陳三奇醫師強調,晚期肝癌治療不容易,所幸目前已有好的治療武器可供病患選擇使用,但建議在肝功能尚未衰退之前,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才能獲得較佳的治療成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什麼是「3+4」?我是密切接觸者該怎麼做? 圖解秒懂
▸快篩試劑短缺!高嘉瑜盼開放「唾液快篩」食藥署回應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