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中報導】台灣約有5、6成肝癌患者在診斷之時已經屬於中晚期,且往往合併有肝硬化現象。而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晚期患者平均存活期僅6個月。因此在治療方面,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療上得跟病程賽跑,必須要在肝功能良好時,使用有效藥物來治療,以獲得較好的療效。1名年近50歲的中年婦女在就診時發現為多發性肝癌,屬於肝癌晚期患者,且最大的15公分的腫瘤已破裂出血,呈現休克的情況,經過緊急手術仍又短期間復發,後來經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臨床狀況才好轉,目前存活已超過3年。
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炎者 是肝癌2大高風險群
肝臟是人體沉默的器官,罹患肝癌在早期大多完全沒有症狀。一旦出現吃不下、臉色變黃,肚子積滿腹水時,大多已經走到末期階段;也因肝癌有這樣的特性,能夠在早期被治療的機率相對較低,因此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對防治肝癌來說相當重要。
童綜合醫院肝癌治療團隊主持人薛冠群醫師表示,首先要了解哪些人是肝癌高危險群,以便進一步預防,包括病毒性肝炎帶原者,例如B肝、C肝患者,或是有長期飲酒習慣導致酒精性肝炎的人,亦或是其他原因造成肝硬化的患者,這幾大族群是台灣肝癌患者的高風險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飲食西化又加上缺少運動的關係,脂肪肝病變,這個現代人的文明病越來越多。除了酗酒造成的酒精性脂肪肝病變,代謝症候群患者合併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所以,若屬於上述高風險族群,就要有預防肝癌的概念,並定期做肝臟功能及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揪出病灶。
免疫療法合併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 延長患者存活期
近年來國內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在肝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多建議採用所謂的合併治療,也就是1加1大於2的概念,例如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讓患者在多重藥物機轉作用下,提升治療反應率。
薛冠群醫師說明,所謂「治療反應率」是指經治療後腫瘤縮小或數目變少的比例,反應率高才有機會讓腫瘤縮小或顆數變少,以便爭取更多根除性治療的選項,例如手術治療或肝臟移植等讓腫瘤完全消失的方式,進而延長病人的存活期。
而談到合併療法中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原理,是指透過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的機制,讓癌細胞失去血流供應無法獲得營養而凋亡,並降低腫瘤轉移到肝外器官或是血管侵犯的機會;若再加上免疫療法,藉由增強自身免疫力去對抗癌細胞,在雙重藥物相輔相成的作用機轉交互作用下,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成效。
治療成效的關鍵 肝功能扮演重要角色
薛冠群醫師進一步補充,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的關鍵在於患者的肝功能。從臨床上來看,若患者尚存有良好的肝功能,對於不管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大多能穩定腫瘤狀況甚至消滅部分病灶;若是等到大部分肝功能皆失去時才使用,藥效就會大打折扣,同時脆弱的肝臟無法忍受這些藥物的治療副作用。
不管從文獻或臨床上觀察都可發現,比起單一使用免疫藥物或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的成效表現優異,對腫瘤的反應度很高,可從1成提升至3成左右,甚至有6或7成以上的腫瘤獲得控制;很可惜的是受限於健保給付規定,這種合併治療目前健保並無給付,僅有部分口服或注射之標靶藥物有給付。不過,還是建議符合條件且經濟條件許可的病人,能夠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為自己的治療做出最佳的選擇。
薛冠群醫師也分享了2名30多歲的男性個案,就診時屬於晚期的大腫瘤患者,經過手術切除仍然多處肝內復發,在免疫療法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下,治療的反應率相當高,最終透過肝臟移植手術重獲新生。許多案例在過去可能都被宣判僅剩餘命不到半年,如今透過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選項,成效都相當良好,不但延長了生命,也重啟人生的希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兒童染Omicron恐抽搐合併發燒 專家建議居家常備用藥
延伸閱讀
-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癌症新知 / 肝癌1806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經常聽到的肝癌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令人恐慌,肝癌更是國人好發癌症第4位、癌症死亡第2位。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時幾乎沒有症狀,頂多覺得容易疲倦,等到有食慾不振、黃疸和腹水等現象時,大多已是中晚期了。 -
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癌症新知 / 肝癌10826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
嘴唇旁長小水泡伴隨刺痛感 「1疾病」可能悄悄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18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指出,唇皰疹是由單純疱疹病毒所引起,又可分為兩型。第一型皰疹病毒大多感染在口腔、唇等處的黏膜與皮膚,第二型皰疹病毒大多感染在生殖器官,但有時也因接觸部位改變(如經由接觸傷口或親吻等動作)導致生殖器官感染第一型病毒,或第二型病毒造成口腔皰疹的現象,且傳染力很強。 -
破解癌細胞血管增生詭計 導正腫瘤微環境增強免疫療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93VEGF融合蛋白藥物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nti-PD-L1的合併治療可在動物實驗中更加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同時克服癌思停標靶藥物抗藥性。 -
保養聖品角鯊烯有助抗癌成效 國衛院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31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明熙指出,角鯊烯是一種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天然油脂,為體內膽固醇合成的前驅物質,平時供給身體荷爾蒙與肌膚皮質的需求。目前角鯊烯大都從鯊魚肝臟或橄欖油提煉,廣泛使用在醫學美容保養品,近年來,躍身於生技要角,成為疫苗佐劑,國衛院進一步將它製作成黏膜型佐劑,成為抗癌免疫療法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