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骨密度T值
-
骨密度T值小於負2.5 骨鬆悄悄來敲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45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表示,骨質疏鬆症是沒有症狀的疾病,即便有症狀也不太明顯,很多患者都是因髖部、脊椎、遠端橈骨或是近端肱骨等部位骨折,來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有骨鬆。因為根據文獻記載,這四個部位的骨折與骨鬆的關聯性非常大,因此,只要是因這些部位骨折來就醫,通常都會發現患者有骨鬆的問題。 -
「老倒縮」是老人通病? 醫:骨鬆患者較常見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73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暨嘉義長庚名譽院長許文蔚表示,一般人總認為「老倒縮」是一種正常老化的現象,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在健康的老人身上。臨床上,中老年人會出現「老倒縮」的情況,常因骨質疏鬆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進而造成的駝背。 -
北歐日照不足骨鬆問題多 預防骨鬆別忘日曬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676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兼門診部主任楊士賢醫師表示,預防骨鬆除了要重視鈣質補充外,對於維生素D的攝取也不能偏廢。依據國際標準,維生素D濃度不低於30 ng/ml才算足夠,若少於15 ng/ml則表示缺乏,易引發軟骨症。而台灣地區普遍介於15 ng/ml至30 ng/ml間,攝取量並不充足。 -
美鳯姐樂當「健」骨頭 呼籲民眾向骨折說不!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519陳美鳳提到,她身邊有許多朋友有骨鬆困擾,她分享自己的保骨經驗,只要一有空就一定會外出曬曬太陽,提升維他命D的合成率。因她對乳製品過敏,現在會透過鈣片或營養品補充鈣質,多吃芝麻、雞爪、花生豬皮湯等食物。此外,勤做劈腿拉筋等伸展運動,強化肌力和筋骨,可減少骨折或扭傷的風險,避免高齡容易出現的骨折危機。 -
骨密+柔軟+平衡+肌力=行動力關鍵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0「骨鬆性骨折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吳至行說,多數民眾非要等生活中因跌倒骨折就醫,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骨折造成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無力等併發症,恐大大影響患者的行動力與生活品質。 -
台灣50歲以上男性 每5人有1人骨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04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醫師表示,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2大的重要流行病,國內每年髖骨骨折達1萬8千人,而台灣50歲以上男性中,每5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發生一次髖部、脊椎、或腕部骨折。骨質疏鬆患者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非常高,而髖部骨折的男性,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2%,超過女性。因此,必須積極治療,避免骨折再度發生。 -
輕熟女少鈣 骨折悄悄找上門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暨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凱文指出,成年女性在35歲之後骨量會開始走下坡,每年平均約減少0.5%至1%。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1(正常值-1到+1),在臨床上就被歸類為「骨流失」一族,相較骨骼健康的人來說,生活中處處潛藏骨折危機。
-
少運動多外食 30萬輕熟女骨流失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67「初老症狀也包括骨質流失!」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詹鼎正指出,國內許多女性鈣質攝取不足,當心還沒進入更年期,骨頭初老現象就先來報到,嚴重骨鬆。40多歲的葉小姐,工作忙碌,常熬夜加班,忙起來三餐不定時,咖啡更是不離手。一次不慎跌倒骨折,意外被醫師檢查出有輕微骨流失。她驚訝地說,自己還年輕,怎麼可能骨質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