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倒縮」是老人通病? 醫:骨鬆患者較常見

3402
【NOW健康 陳誼/綜合報導】
脊椎壓迫性骨折
▲臨床上,中老年人會出現「老倒縮」的情況,常因骨質疏鬆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進而造成的駝背。(圖/ingimage)
fiogf49gjkf0d

王媽媽今年60歲,開始出現輕微的駝背,她以為年紀大了難免會「老倒縮」,心想應該是正常的老化問題。不過,隔壁張媽媽與她同年,走起路來腰桿依然挺直,而且保有健康的行動力。究竟,「老倒縮」是不是老年人的通病?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暨嘉義長庚名譽院長許文蔚表示,一般人總認為「老倒縮」是一種正常老化的現象,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在健康的老人身上。臨床上,中老年人會出現「老倒縮」的情況,常因骨質疏鬆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進而造成的駝背。

人體的骨骼是由「造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組成,每天都在進行新陳代謝,「造骨細胞」負責製造新的骨頭,而「蝕骨細胞」則負責移除、吸收老舊或受傷的骨頭。骨骼的外層是皮質骨,內層為海綿骨,人類從出生到青春期至成年前期,骨質的儲存大於代謝,至35歲達最高峰。之後,骨骼內層的鈣質會逐漸流失,以致海綿質出現空洞,造成骨骼的疏鬆。

許文蔚醫師指出,正常的骨骼具有足夠的支撐力,但出現空洞的骨骼,則會導致骨鬆,一受外力壓迫,就容易被擊垮。骨質疏鬆的患者,因本身的骨骼支撐強度差,如遇跌倒、受傷、長期姿勢不良,就容易因外力而造成壓迫性骨折。

骨折的部位可能發生在單節,也可能是多發性,伴隨而來的便是身高變矮、駝背等情形。從側面看來,患者的脊椎會出現明顯的塌陷,此種情況尤以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較為普遍。

事實上,人體的骨密度從35歲以後開始走下坡,主要是因為骨形成與骨吸收的調節失去平衡,一旦開始走向負成長時,骨質疏鬆的問題於焉生成。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婦女,因停經之後失去荷爾蒙對骨骼的保護力,骨質疏鬆的風險隨之升高。此外,像是中風患者、骨折病人、脊椎受傷等無法正常運動的人,也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危機。

至於要如何預防「老倒縮」的情況發生?許文蔚醫師強調,提早存好骨本是關鍵。建議35歲之前,就要養成有利骨骼健康的良好生活型態,平日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充足日曬、規律的負重運動、避免菸酒等。至於停經後婦女,則建議每5年定期做一次骨密度檢查,加強骨鬆的防治。

許文蔚醫師補充說明,在補鈣方面,正常人每天應補充900至1000毫克,若是已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則每日補充量需達到1200至1500毫克。而在維生素D的補充方面,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天補充800個國際單位,並配合充足的日光照射,才能達到體內活化的作用,促進身體鈣質的強化。

對於已經面臨骨質疏鬆困擾的患者,則可以使用藥物加以控制,避免骨質疏鬆日益惡化。目前,骨質疏鬆治療的用藥方面,作用原理以「抑制骨吸收」與「強化骨形成」二大方向為主,除了口服藥物,也有針劑可以選擇。不過骨質疏鬆的判定,須經專業醫師診斷評估,若骨密度T值低於負2.5,就應選擇適合的用藥與治療方案。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