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食品中毒
-
食物中毒最常發生在秋季! 烹煮時3小細節要注意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60食藥署替大家「抓漏」,列出3個最容易讓民眾忽略的小地方: -
通報史上最小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4個月大男嬰住院中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72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在6月中旬開始食用自製副食品(白稀飯、胡蘿蔔泥、高麗菜泥),6月23日出現便秘與食慾不佳、25日開始呼吸急促與發燒,家人緊急送到醫院,住院期間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眼皮下降、無法解尿等症狀,醫院通報肉毒桿菌中毒,糞便檢驗發現B型肉毒桿菌確診。 -
雞排香酥多汁好邪惡 專家提出國民美食安心吃3步驟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638賴坤明表示,炸油的好壞,直接影響雞排品質與人體健康,應觀察店家的炸油,若看起來顏色深、有黏稠感、表面有大量細泡沫、大量冒煙,就表示店家所用的炸油已經變質,購買前請再三思。 -
天熱食品保鮮不易 食物中毒比例增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831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代科長王明理指出,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出現相似症狀,病因大宗為病毒、細菌、天然毒,而組織胺(Histamine)就屬於天然毒的1種。王明理表示,組織胺是在腐敗魚肉(如鮪魚、鯖魚、鰹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中常見的1種化合物,對熱安定,故不易以加熱方式加以破壞,一旦產生就不易去除。 -
夏季急性腸胃炎高峰 微生物汙染是禍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841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近2年的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發現由細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中,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位居前4名。一般微生物生長最適當的pH值介於6.5至8.5,因此食品加工時,常透過酸化讓pH值降至4.6以下,避免微生物生長;而乾燥脫水,降低食品水活性,也能延長保存期限。 -
「露客」看過來! 野炊5原則遠離食物中毒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428在自然環境下野炊煮食,好不愜意,但是要把食材帶到營地烹煮,可能至少需要4小時,為了避免食物存放或烹調不當,導致食品中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露客」們可以遵循以下野炊事項,確保玩得開心、吃得放心。 -
拉肚子該止瀉?還是緩瀉? 專業藥師破解迷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9727拉肚子時該吃「止瀉劑」還是「緩瀉劑」?雖然治療腹瀉的「止瀉劑」與治療便祕的「緩瀉劑」名稱很像,但這2種藥物在療效及副作用卻恰好相反,有人傻傻分不清,腹瀉時吃了「緩瀉劑」,結果適得其反。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葉爵榮建議,應先尋求醫師診斷、評估,才能對症下藥,緩解症狀。 -
為「好兄弟」備普渡祭品 食藥署提醒3大母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541每逢農曆7月的中元普渡,是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民眾會為「好兄弟」準備許多三牲素果、零食、餅乾等祭品,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罐頭、鮮食等普渡食品,到底該如何挑選呢?又該如何正確保存及食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