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顫抖
-
健保給付深層腦部刺激器 巴金森氏患者受惠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34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蔡文全指出,「深層腦部刺激器」雖不能直接治療巴金森氏症,但可產生電流來調節病患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降低異動症的發生頻率,有效減少病人日後藥物用量、看病次數及併發症等。 -
突發低血糖恐致命 第二型糖尿病患需慎防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42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恆理事長表示,血糖值低於70mg/dL即為低血糖,依照所產生的症狀又可分為輕、中、重度,從顫抖、畏寒,到漸漸感到虛弱無力、視力模糊,甚至嚴重(重度)低血糖時,可能喪失意識、昏迷、失溫甚至死亡等危害。 -
AV-133正子影像 帕金森病診斷新利器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46林口長庚醫院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主任閻紫宸說明,目前國內在帕金森病診斷上,廣為應用的鎝99m-多巴胺轉運體分子影像,雖能偵測出基底核功能下降,然而在影像的品質及偵測的範圍顯有不足,難以提早確診。 -
眩暈症─美國職籃選手難敵、閉關養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96台北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指出,眩暈雖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危及性命,但常讓患者聞之色變,主要在於眩暈發作時,想吐、頭暈,加上天旋地轉所產生的極度不適感以及無助感,連最親密的人也難以伸出援手。
-
帕金森氏症並非失智症 應詳察釐清病情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06帕金森氏症是由英國醫師帕金森氏首次發現,此病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為紀念。王志弘說明,帕金森氏症雖與失智症都屬於腦部的退化性疾病,但兩者在病理上卻不相同。 -
當心嗜鉻細胞瘤 引發致命心碎症候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100台南一名30多歲劉小姐,一年前曾因急性心臟衰竭住院,康復後半年出現血壓高、個性急躁、易出汗、體重下降、手顫抖等症狀,爾後因氣喘再次住院,詳細檢查後,赫然在二側腎上腺上發現「嗜鉻細胞瘤」。所幸及早發現,才即時挽回一命。 -
心靈過勞莫輕忽 長期有害身體健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謝光煬提醒,長期心靈過勞可能引起自律神經以及神經內分泌失調,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如果感冒久久不癒,常覺疲倦,就應尋求醫療協助,這可能就是心靈過勞的現象。 -
出現失智症狀 竟是晚期肺癌腦轉移
癌症新知 / 肺癌3498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彭瑞鵬表示,肺癌是國人癌症頭號殺手,其中肺腺癌患者占了61%,由於7成肺癌患者確診時已達晚期,除了進行局部手術及放療之外,全身性治療則採取化療、標靶藥物及免疫療法。目前表皮生長因子抑制標靶治療,存活期可突破12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