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133正子影像 帕金森病診斷新利器

1922
【NOW健康 楊芳綺/台北報導】
V-133正子影像
▲林口長庚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與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於2009年著手研究,利用AV-133正子影像來偵測囊泡轉運體(VMAT2)功能是否正常,涵蓋範圍包括多巴胺、血清素以及正腎上腺等三個系統。(圖/ingimage)

依賴現有檢查方法,約4分之1帕金森病患者可能被誤診為其他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錯失治療最佳時機。林口長庚發現AV-133正子影像可準確偵測囊泡轉運體(VMAT2)功能是否正常,幫助提早確診帕金森病,鑑別分期,準確投藥,備受國際肯定。

林口長庚醫院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主任閻紫宸說明,目前國內在帕金森病診斷上,廣為應用的鎝99m-多巴胺轉運體分子影像,雖能偵測出基底核功能下降,然而在影像的品質及偵測的範圍顯有不足,難以提早確診。

閻紫宸說,目前國內約有3到4萬名帕金森病患者,不少人都是等到出現顫抖、僵硬、行動遲緩或走路困難等症狀時才被發現,進一步接受治療,這時多巴胺細胞已經凋亡過半以上。AV-133正子影像技術的問世,可望減少這類遺憾的發生。

林口長庚神經科學研究中心與分子轉譯影像研究中心於2009年著手研究,利用AV-133正子影像來偵測囊泡轉運體(VMAT2)功能是否正常,涵蓋範圍包括多巴胺、血清素以及正腎上腺等三個系統。由於多巴胺系統與帕金森病相關,研究證實,AV-133影像可用來診斷帕金森病。

閻紫宸表示,長庚研究團隊透過AV-133影像來診斷帕金森病,5年多來完成逾300個案例。第二期實驗結果證實AV-133正子影像可精準的區分出病患是正常老化或是帕金森病,並於2014年1月發表在核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備受國際肯定。

閻紫宸指出,與目前全世界應用的各種臨床診斷工具相比,AV-133正子影像技術精確度評估可達90%以上,有助臨床醫師早期鑑別診斷帕金森病、退化性帕金森症候群等,及早針對不同疾病的特性進行專業的治療與精確的給藥。

閻紫宸強調,若病患能提早接受檢查或是在症狀發生以前,就完成鑑別診斷與追蹤,可提高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AV-133正子影像可望作為將來評估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療法,如幹細胞或基因療法等療效的重要工具,提供更多治療選項。

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