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醫材
-
健保砍價導致醫材供應吃緊? 健保署:調「升」40品項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577因應疫情因素及烏俄戰爭原物料成本上漲,健保署已於111年價量調查檢視市場實際販售情形後,調升129 類283品項特材支付點數。廠商若有不敷成本,亦可提出調高支付點數建議。112年健保署接獲廠商之建議,均依程序完成公告調「升」計40特材品項,推估預算約7,650萬點。 -
燒聲常嗆咳恐是「聲帶麻痺」 新術式助病人取回美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91若突然「燒聲」,很難好好說話,甚至喝水時常嗆咳,有可能是單側聲帶麻痺所造成,需透過短時間保守治療或接受永久性手術治療才能得以改善。 -
韓醫「美顏針」來台交流 強強聯手促美顏針產業鏈成形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26沈瑞斌醫師因而成立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為台灣美顏針技術的掌舵者,期望透過技術分享與推廣,讓更多專業中醫師能學習美顏針技術,進而造福民眾;相對的,也會有更多廠商願意投入產品或醫材的研發,慢慢形成美顏針醫療產業鏈。 -
子宮肌瘤占婦科腫瘤大宗 3大解方避免術後沾黏後遺症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4490容婦產科診所院長謝俊賢醫師指出,婦科常見的腫瘤大多是良性,其中以子宮肌肉瘤占比最高,其他還有子宮肌腺瘤及卵巢等處的腫瘤,依據器官與生長部位的不同,腫瘤可生長的大小也有差異,以子宮的腫瘤來說,謝俊賢院長曾遇過最大28至34公分的案例,也治療過卵巢腫瘤最大50公分的患者。 -
50歲以上近5成患退化性關節炎 換人工關節非唯一解方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507許多老人家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可能會出現膝關節疼痛、僵硬、變形等症狀,除了活動受限,走路時下肢也會不時感到疼痛,即便經過復健及服用口服藥止痛,效果仍然有限,許多人聽見醫師建議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心裡難免會怕怕的,擔心術後成效。醫師提醒,術前應多聽第2意見,經過醫師評估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方式。 -
白內障選對人工水晶體視力重返清晰 價格越貴越好嗎?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2003陳逸川醫師進一步說明,全焦段人工水晶體又可區分為非繞射型和繞射型2種技術,非繞射型在夜間的視線不會產生一圈圈光暈,適合需要夜間開車族,但35公分近距離的閱讀則略顯吃力,需準備100度老花眼鏡以備不時之需;而繞射型除了遠中近距離都能看清楚外,優勢在於30公分內的近距離視力相當清晰,例如工作需要看報表或較小字體時,也能應付自如,缺點為燈光昏暗或夜間開車時物體會容易產生眩光。 -
缺藥狀態即時查 衛福部「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上線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8575衛福部為強化我國藥品穩定供應機制,衛福部宣布成立跨部門「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針對藥品短缺事件,進行整體性的預防及應對。衛福部長薛瑞元在11日表示,「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將由部長擔任召集人,6個署共同應對缺藥狀況;對於西藥、中藥、兒童用藥與疫苗等相關藥品的欠缺情形作應對。 -
快篩助脆弱族群開抗病毒藥物 快篩實名制4月1日上路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7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為便利民眾購買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宣布自今(2023)年4月1日起,實施第12輪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仍維持每月的快篩實名制,如有需求的民眾,請就近購買。另外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長者等脆弱族群仍需要抗病毒藥物,因此快篩仍有需要,退場時機待日後的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