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課業
-
脫下口罩見人擔心有「容貌焦慮」? 精神科醫師給建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34在經歷大約3年的疫情後,我們總算要揮別邋遢與素顏,脫下口罩見人了。不過這就造成了新問題:「容貌焦慮」。近期隨著小紅書或抖音等社群平台興起,加上脫口罩的日子到來,女性要開始化全妝,不能只畫上半臉;男性也要開始刮鬍子,不少人開始擔憂在青少年或大學生等人出現容貌焦慮。 -
兒福聯盟:1成2高中生心理壓力大 專家建議納定時檢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26社會不斷在進步,若論物質享受,現代父母能給予的、孩子所獲得的相比過去絕對豐富許多,但是我們的孩子有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到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其中高中生(16.0%)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兩倍之多。除此之外根據衛福部於2021年公布的統計報告更指出,「自殺」已攀升至15到24歲青少年死因第2位,顯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迫在眉睫。 -
改名轉運之前先做5件事! 做好自我檢視才能翻轉運勢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239碰到生活上的問題,很多人會想要藉由改名來翻轉運勢者,花錢請算命師改名前,不妨先停一下,檢視自己本身。 -
未滿18歲青少年飲酒傷腦又傷身! 酒精疾患風險高5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177大家都知道18歲以下不能喝酒,但為什麼不能喝卻很少有人說得出來。醫師指出,如果在青少年時期碰觸酒精,可能造成肢體協調障礙、肝臟損傷等。不過近期不少憾事則因酒精發生,包含有高中生飲酒後迷茫間墜入河中過世,令人遺憾。 -
研究生中重度乾癬又卡「關」 健保生物製劑穩控迎新生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6728楊同學(化名)是名20多歲的研究所學生,因課業關係平常有熬夜習慣,加上壓力大竟導致乾癬發作,起初他只有局部頭皮產生皮屑,後來逐漸擴及手腳、關節處甚至全身,症狀嚴重到併發乾癬關節炎,手指腫脹疼痛,不僅影響操作實驗的流程,連日常騎車到校都變得困難,幸好後來經健保生物製劑治療,終於讓病況獲得長期穩定控制。 -
幫助不了個案!社工自我疑惑 諮商博士解析陪伴心理學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484《陪伴心理學》一書描述著心理諮商師以陪伴的角色,來給予個案所需要的幫助。作者黃士鈞(又名哈克)在書中提到,「如果不能愛,那就關心;如果不能掛心,那就想念;如果不能想念,那就想起。如果情感沒有辦法流暢的傳給他,那就傳關心給他;如果不能幫到他的改變,那我來參與;如果不能參與,我就當個聽者就好。」 -
青少年憂鬱比率增加 董氏籲外界:重視孩子的情緒困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27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不少研究發現,憂鬱症及焦慮症罹患人數比例上升,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罹患率;根據1份2022年9月發布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美國的12至25歲人口中憂鬱症病例雖大幅增加,但接受治療的卻沒有相對增加,這是必須正視的現象。 -
女大生因思覺失調出現逃避行為 中西醫合併治療助恢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357思覺失調症在西方醫學被定義為是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常見症狀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出現包括幻聽、幻覺、幻影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導致表現恐慌、情緒失常或行為異常。就中醫的觀點分析,思覺失調症屬於「情志」的病症,然而不管是思覺失調、強迫症、過動症、躁鬱症或是妥瑞氏症,主因都是五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或進而導致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反應。中西醫合併治療通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患者能在數個月內改善大部分的症狀且回歸正常生活,不過即便如此,仍應持續回診追蹤,配合西醫及中醫師的診斷治療,由醫師評估減藥時機與劑量,不得自行減藥或驟然停藥,最重要的是家屬應給予病人心理上及行動上的支持,不該責罵病患,應讓病患感受到愛與關懷,才能敞開心胸,取得病患的信任是協助治療相當重要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