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西方國家
-
胖小孩不做體重控制 8歲恐出現心臟病徵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974蓋辛格醫療保健系統公司(Geisinger Health System)博士後研究員Linyuan Jing表示,研究對象為20位肥胖的兒童、20位體重在正常範圍內的兒童,肥胖兒童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幾乎都超過35,但一般正常的BMI應該介於18.5至25之間,因此BMI達35算是相當肥胖。研究過程中讓這些孩子接受磁振造影(MRI),並檢查其心臟的肌肉狀況。 -
暑假多喝白開水 促進青少年健康行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74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為加強青少年健康的觀念及行動,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督促學生落實「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將每天喝白開水至少1500cc、運動60分鐘、攝取3蔬2果及體重紀錄,列入暑假作業內容。 -
黃斑部病變年輕化 應少抽菸避免陽光照射眼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00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截至今年為止,台灣地區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口約有270萬人,國民健康署統計,其中約10%的人口有「黃斑部病變」的症狀。黃斑部疾病主要分為「濕性」(wet AMD)、「乾性」(dry AMD)。「黃斑部病變」中有90%屬於乾性,若只是退化,僅需觀察追蹤;而另外的10%屬於濕性黃斑部病變患者,黃斑部下方會長出異常血管、滲漏血液、產生積液,並可能造成疤痕與永久視力損傷。 -
長期腹瀉腹痛血便 小心潰瘍性結腸炎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7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說明,林老太太過去有高血壓及痔瘡病史,40歲時曾罹患大腸炎,接受2年治療。由於年長合併有腹痛、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以及血便等類似大腸癌症狀,安排了貧血及營養相關的血液檢查以及大腸鏡檢查。 -
黏多醣症認知不足 寶寶初診易延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7765月15日是國際黏多醣日,中華民國台灣黏多醣症協會理事長蔡瓊瑋表示,黏多醣症是一種遺傳性的先天代謝性罕見疾病,國人發生率與西方國家相近,約有五萬分之一,但國內第二型黏多醣症佔較大多數,約有5成的比例。 -
豬肝補血補過頭 當心膽固醇飆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28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出全球各種類「最健康食品排行榜」,榜上有名的包含近年來很夯的地瓜、木瓜、鵝肉等,其中一個令人好奇的食物,正是在部分西方國家幾乎不拿來食用的內臟類食物──豬肝。 -
針灸被證實 可緩解經前症候群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27在過去,想要緩解這些惱人的情形,往往都只能透過症狀治療,或是透過藥物調節雌性激素,讓荷爾蒙恢復平穩,達到減緩不適的目的。現在,對於這些經前症候群嚴重,但是又不想服用藥物的女來說,已有新的解決方法。根據美國的研究,在東方行之有年的針灸可以適度緩解經前不適與經期疼痛的症狀,這項研究刊登在《實証補充與替代醫學雜誌》(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上。 -
破解!更年期發福 其實是脂肪移位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3613國際更年期醫學會(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的科學家,墨爾本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Susan Davis教授擔任首席研究員,他表示,研究團隊就更年期對女性體重的影響,檢視以前已經發表過的相關研究報告後發現,女性更年期體重會增加,並非是因為荷爾蒙的關係,所以,不能將體重增加歸咎於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