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液腫瘤科
-
他每天宵夜吃泡麵 考上大學罹晚期胃癌成天使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08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呼籲,多數早期胃癌症狀沒有症狀,不易被察覺,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定期篩檢,經由專科醫師診斷,及早做適當處置,建議衛福部將幽門桿菌吹氣檢測列入成人健診項目中,5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潰瘍等高危險群可免費接受篩檢。 -
國人愛吃油炸燒烤 腸瘜肉好發年齡從35歲起
癌症新知 / 腸癌3503台灣癌症基金會於3月18日正式啟動「2016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祭出獎值百萬三重獎勵與優酪乳早鳥送,結合4月17日起跑的腸胃健康日講座,希望喚起民眾正視腸胃保健,一同打擊腸癌追捕瘜肉。
-
WHO列手機為2B級致癌物 人體致癌證據尚不足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941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引起媒體大眾關注。甚至流傳「用手機達10年以上的人,在腦部罹患神經膠質瘤(一種腦癌)的機率是常人的兩倍」的說法。 -
胸骨固定開心手術 大幅降低術後感染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20許傳智解釋,由於傳統胸骨切開術是從病患胸骨正中切開,最後以鋼絲將兩側胸骨縫合固定,病人在術後深呼吸或咳嗽時常會因胸骨移動而感到疼痛。這往往容易導致病患術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對於日後的心肺復健也會造成阻礙,而改採胸骨固定系統便可克服這些問題。 -
癌細胞轉移有跡可循 台大團隊發現預防機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09沈湯龍表示,英國外科醫生 Stephen Paget 於1889年曾提出癌症轉移「種子與土壤」理論,認為癌轉移並非隨機隨地的發生。癌細胞如同種子,唯有在已施肥的組織環境中,才能轉移生長。而這次研究結果則闡釋了這項理論。將來病患發生癌轉移,不必等到晚期即可採取預防措施,改變了現有癌症的治療模式。 -
長庚啟動質子放射治療 邁向抗癌無痛新時代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42林口長庚醫院去年底完成臨床試驗,通過政府審查,將於11月10日舉辦質子治療中心開幕儀式,正式啟用質子放射治療設備。目前開設質子諮詢門診,配備4間質子治療室及10間X光治療室,預計每年可服務1300名質子治療病患,及3000名以上X光治療病患。 -
台大「基因算命」 推估血癌治癒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864研究團隊領導人之一、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田蕙芬表示,這項研究重點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是國人血癌發生率最高的類型,每年約新增800名病例,但病因不明,文獻顯示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 -
成大跨科治療胰臟癌 十年換得「胰」線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087目前對於胰臟癌並沒有好的篩檢方式,且胰臟生長在腹腔深處,所以要進行檢驗、切片都相當困難,更遑論治療。成大醫院上消化道癌症團隊(原胰臟癌團隊)召集人暨外科部創傷科主任沈延盛醫師說,當有血糖不穩等症狀出現時,往往都已是癌末,再加上腫瘤進展快速的特性,讓過去很多醫師都選擇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