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自理能力
-
輕度認知障礙者 失智風險高出正常人10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989昱捷精神科診所陳震宇醫師表示,認知功能是大腦許多運作功能中的一個部分,它涵蓋有注意力、執行力、學習和記憶力、語言能力、知覺動作及社會認知等部分。而失智症是一種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也就是患者出現明顯認知障礙的症狀。 -
中醫治小腦萎縮 男子重燃鬥志化悲為喜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591一名有小腦萎縮症家族病史的37歲男患者,3年前發病,至今已演變成說話口齒不清、平衡感異常,走路有如企鵝一樣搖搖晃晃,且伴隨呼吸中止、吞嚥困難以及躁鬱症、高血壓、高血脂、便祕等病症。發病後曾接受西醫藥物治療,但病情仍惡化快速。後來透過中醫的治療下,2個月即感到病症改善,不僅說話已回復到與一般人相近,生活自理能力也提升不少,過程中患者重燃對抗病魔的信心並增加求生的鬥志。 -
利用電極刺激深腦部 巴金森氏症重返職場有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93衛福部2014年統計顯示,國內約每10萬人中有400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集中在65至80歲,年紀越大,罹病人數越多。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說明,巴金森氏症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型患者通常為神經激素多巴胺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通常病因為中風、外傷、腦發炎等症狀引起。
-
老人摔倒骨折率高 健保髖關節置換年花8億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065中央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表示,骨質變弱與跌倒是造成老年骨折的二大重要因素,其中髖關節骨折又稱大腿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和股骨轉子下骨折,致死率高,老人照顧者應嚴加防範。 -
低溫療法挽救猝死病患 健保署7月1日起給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6977衛生福利部6月24日舉辦「部醫聯盟愛心"紅"不讓」記者會,邀請由所屬醫院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的病患及家人現身分享,慶祝重獲新生。部立桃園醫院創傷團隊主任謝義山表示,在看到昏迷病患張開眼睛時,那一瞬間的感動,忘記了所有辛勞。 -
北市擴大術後復健治療計畫 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05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醫務長高木榮說明,髖關節骨折常是高齡者失能的原因之一,術後若沒有積極復健治療,日後將無法復原,導致失能生活無法自理,生活品質下降,增加家庭照顧者的負擔。 -
血友病兒扮三太子 活潑生動無病容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062台大醫院血友病中心舉辦30週年慶祝活動,邀請血友病合唱團上場獻唱,12歲劉小弟弟穿上重達8公斤的三太子衣服及頭套,雙腳踩著滑板,在台大大廳溜來溜去、邊發送著糖果,動作相當靈活,一點都看不出來他是血友病童。 -
每天兩杯咖啡 可延緩阿茲海默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787過去其實也都有這樣的說法,但是,這是第一次有研究證實,咖啡因的確對於延緩阿茲海默症有幫助。在法國有超過80萬人口受到阿茲海默症的影響,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主要會讓患者慢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近而影響周遭親人,大大減低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