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認知障礙者 失智風險高出正常人10倍

2807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
陳震宇醫師
▲陳震宇醫師建議,滿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應進行一次認知檢查。
fiogf49gjkf0d

台灣目前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對於失智症、老年癡呆、阿茲海默等病症都耳熟能詳,深怕親愛的家人,甚至自己,有天會發病,失去記憶與生活自理能力。但對於可能轉化成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輕度認知障礙」一詞,卻相對生疏許多。對此,精神科醫師提醒,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有較高的機率會轉變成失智,民眾若能提早發現,便可透過認知刺激治療等方式,減低失智的機率。

昱捷精神科診所陳震宇醫師表示,認知功能是大腦許多運作功能中的一個部分,它涵蓋有注意力、執行力、學習和記憶力、語言能力、知覺動作及社會認知等部分。而失智症是一種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也就是患者出現明顯認知障礙的症狀。

至於所謂的輕度認知障礙,是一種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之間的狀態。症狀一般多有輕微記憶衰退、容易忘東忘西及不容易學習新事物等,舉凡經常忘記親朋好友的名字、熟悉的電話號碼,或是在家裡附近迷路等「不合常理」的現象,都是潛在徵兆。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有8 %罹患失智症,還有近19%有輕度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雖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卻不得輕忽,因每年約有10%至15%轉變成失智症,比一般老人的1%高出10倍,尤其是「單純失憶型」的患者,將來演變成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最高,不得不慎。

治療方面,陳震宇醫師提到,雖然目前醫界還沒有明確的定論,藥物的效果也不顯著,但卻有不少研究報告指出,使用認知刺激治療的方式,有助於減緩輕度認知障礙發展成失智症的機率。目前美、英等國家已經建議進行刺激治療,來減低由輕度認知障礙轉變為失智的機率。

所謂的刺激治療,是指是藉由在社交環境中提供各種有樂趣的活動,對思考、注意力與記憶力產生一般的刺激作用。如一對一或是小型群組中玩牌、下棋、填字遊戲、數獨或者是記憶訓練等,都可以作為認知刺激治療的活動。陳震宇醫師強調,刺激治療的內容因人而異,但不變的是要持續進行,維持「動腦」的狀態,建議由專業治療團隊安排,同時進行病情的追蹤與診斷,才能有效達到延緩的目的。

雖然罹患認知障礙不一定會演變成失智,但若沒接受適當處置,甚至沒被診斷出來,未來轉變成失智症的比例確實比較高。陳震宇醫師建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認知檢查,並持續規劃動腦活動,若家人發現長輩出現認知障礙問題時應立即就醫,及早檢查並接受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