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腺瘤
-
連續腹瀉血便 29歲男子竟罹大腸癌
癌症新知 / 腸癌3843新光醫院健檢中心內視鏡室主任劉玉華醫師表示,大腸癌早期大部分從良性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但良性瘜肉在經過5到15年時間,有5%到10%會基因突變演化成惡性腫瘤。而腺性瘜肉形狀愈大,愈可能發生癌化,一旦大於2公分,就有30%以上機會產生癌化,是一般瘜肉的3至6倍。 -
1/3子宮孕育生命奇蹟 38歲婦自然產雙胞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457無法生育,是現代不少家庭的問題,陳小姐也深陷其中。結婚七年多來,因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子宮肌瘤......等多重婦瘤纏身,一直無法懷孕,甚至流產過一次。四年前,曾於某醫學中心做過兩側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切除手術,但是沒隔多久即復發,所有的症狀又再度出現。 -
婦人經痛19年 子宮「糾」腸難分離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3288現年46歲的賴姓女教師為婦科病痛纏身19年,今年2月由先生的陪同下,前往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門診求助。劉偉民醫師表示,剛開始為她安排了婦科超音波檢查和內診,發現賴姓女教師不只是卵巢上的子宮內膜瘤,同時也罹患子宮肌腺瘤,更嚴重的是她的骨盆腔底部,也就是子宮後壁和直腸之間竟然已經完全「黏死」,動彈不得。 -
罕見處女姊妹罹婦癌 民眾勿持處女膜情結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2610這對姊妹年齡分別為38歲及34歲,兩人不但未婚、從未有過性經驗,而且也無家族病史。劉偉民醫師提到,妹妹因陰道不正常出血四處求醫,不同醫師都以黃體素和避孕藥等荷爾蒙類藥物治療,卻不見好轉,因此轉至北醫求治。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肥厚,懷疑罹患「子宮黏膜下肌瘤」,需接受子宮鏡手術切除。 -
糖尿病患者 應提前做大腸癌篩檢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874不過,最新研究發現,40多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大腸長出「腺瘤」的機率,比50多歲、沒有糖尿病的人高出許多,並於聖地亞哥所舉辦的消化疾病會議中發表。專家呼籲,糖尿病患者應在一般人需篩檢大腸癌的時間點之前,就要開始進行大腸癌的篩檢。 -
副甲狀腺瘤引發骨鬆 婦人腿骨斷二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253台北市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施俊雄表示,該名女病患除左大腿骨折外,胸腔肋骨也有三處骨折,脊椎第十節還出現壓迫性骨折,初步判斷為骨質疏鬆症引起。經抽血檢查,病患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比正常值高出12倍,副甲狀腺素(PTH)更高出正常值的28倍。超音波檢查則發現副甲狀腺腫瘤。 -
國人飲食西化 腸瘜肉盛行率逐年升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十大健康異常排行榜分別為「胃部異常」、「痔瘡」(92%)、「體重過重」(49.2%)、「脂肪肝」(47.9%)、「子宮頸抹片異常」(47.1%)、「總膽固醇偏高」(45.4%)、「腸瘜肉」(44.7%)、「尿酸」(22.5%)、「三酸甘油酯偏高」(20.9%)、「肝功能異常GPT」(18.4%)。 -
愛吃肉請小心 惡性瘜肉大腸癌找上門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421台灣癌症基金會主辦、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擔任指導單位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從100年1月開跑至100年12月底截止,透過DM、海報、媒體、網站等管道,總共吸引八千多名民眾接受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