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腹部超音波
-
全方位醫療到點服務 建構偏鄉肝病防治網絡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70肝病又被稱做「國病」,雖然後來因改善用餐衛生習慣,得病率下降,但近來因為食安、環境問題,以及生活壓力,常常聽到爆肝的病例。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調查,在偏鄉地區有39%的民眾罹病卻無作為,僅有18%患者接受治療,許多人都因為身體尚無劇烈病痛而放棄追蹤治療。 -
健檢學問大! 醫師呼籲:價格昂貴不一定適合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240除惡性腫瘤外,國人十大死因第2、3名分別為心臟疾病以及腦血管疾病。其實這些疾病,有些可以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避免憾事。洪子仁也舉例,像是透過腦部磁共振(MRI)影像,能看出正常及中大腦動脈缺損之間的差異,如此一來便能提早發現問題、對症治療。 -
肝腫瘤越大顆 患者死亡率越高
癌症新知 / 肝癌15289由於手術及抗病毒藥物等進步,不少國家研究發現,大型肝癌經治療後,存活機率會跟小型肝癌一樣,不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外科與台大公衛學院研究結果卻推翻了這項說法。 -
北市老人健檢3月開跑 特殊族群優先取號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09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鼓勵臺北市特殊族群長者使用老人健檢服務,自106年2月20日(一)早上7時起,至2月23日(四)晚上7時止,專為特殊族群長者提前開放網路取號服務。 -
膽結石、息肉無症狀? 醫師:持續追蹤防惡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78飲食西化及低纖維飲食習慣,加上日常活動量減少,使得原為膽結石低發生率的族群,也有增加的趨勢。王志堂指出,膽結石的形成是因膽汁內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其發生率約10到25%,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多,每年增加1%,80歲發生率約為60%,而膽結石的成分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
30歲年輕人腹脹吃不下 竟是瀰漫性肝腫瘤
癌症新知 / 肝癌3927高銘海說明,各類良、惡性疾病在最早至最晚期期間,都可能產生腹脹症狀,除影響消化功能外,也會因腫瘤位置與大小不一,對腹部空間造成壓縮。另外,年紀大代謝變差、胃腸潰瘍、胃酸逆流、慢性B、C肝炎與肝硬化,開刀之後的沾粘與結構改變等也可能引起腹脹。 -
胸悶冒冷汗 退休主管腹主動脈大如網球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75「腹主動脈瘤就像是體內有一顆不定時炸彈」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孟霖醫師指出,腹主動脈瘤最大徑若超過6公分,1年內破裂機率高達10至20%,且隨著動脈瘤變大,生長速度越快,隨時都可能破裂,奪人性命。 -
「肝包油」無徵兆 BMI與飲酒是警訊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685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指出,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有脂肪堆積,俗稱「肝包油」,一般不會有症狀反應,最簡便的檢查方式是透過腹部超音波和病理切片診斷。造成脂肪肝通常是因肥胖、酗酒、藥物、糖尿病等,或者當急慢性肝炎發作時,肝臟也可能會有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