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息肉無症狀? 醫師:持續追蹤防惡化

3174
【NOW健康 夏亞凡/台北報導】
王志堂醫師
▲王志堂指出,膽結石的形成是因膽汁內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圖/書田診所提供)
fiogf49gjkf0d

「我有膽結石及膽息肉!該怎麼辦呢?」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解釋,因近年來腹部超音波的廣泛使用,使得無症狀的膽結石及膽息肉變得越來越常見,門診也常遇到此類的患者,詢問治療方式。

飲食西化及低纖維飲食習慣,加上日常活動量減少,使得原為膽結石低發生率的族群,也有增加的趨勢。王志堂指出,膽結石的形成是因膽汁內膽固醇含量過度飽和、膽囊收縮不良所導致。其發生率約10到25%,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多,每年增加1%,80歲發生率約為60%,而膽結石的成分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膽結石,且70到80%的膽結石患者被發現時沒有症狀。王志堂說,無症狀的時間愈久,就愈不會有併發症,而這些人一生中約有10到20%會發生症狀,有九成以上的初始症狀為膽痛。典型的膽痛為突發性心窩或右上腹部嚴重持續性疼痛,常會輻射痛到間峽骨中間或右間峽骨、肩膀,延續時間為15分鐘到數小時,之後會突然間或慢慢緩解。另外,有時會伴隨噁心嘔吐,常發生在吃大餐或油膩食物後及半夜時分,令人難受。

懷孕、荷爾蒙治療、種族、肥胖、快速減肥都是影響結石的危險因素。大部份無症狀的膽結石患者會建議採取觀察和追蹤,但膽結石若超過3公分、膽囊已瓷化、合併有膽息肉大於1公分、合併有膽結石、及某些易發生膽囊癌的族群,則會建議患者以手術切除膽囊。
 

▲膽結石超音波照


就膽息肉的問題而言,王志堂表示,此病在台灣的發生率約為6.9%,以40到60歲男性居多,其中膽固醇息肉佔70%。多數患者的息肉小於1公分,極少數併發膽結石且多屬良性,處理原則以超音波追蹤觀察為主,但要注意是否有潛在的癌變。若膽息肉大於1到2公分,為單一扁平狀,表面不規則,息肉邊緣膽壁增厚者,50歲以上年長者,或是追蹤時發現成長速度很快者,則建議做膽囊切除手術。

最後,王志堂提醒,保持理想體重,過重者適度減肥,保持規律適度活動習慣,多補充水果蔬菜,高纖及含鈣飲食,及不飽和脂肪類食物如堅果,都是預防膽結石、膽息肉的方法。若覺得有問題時,應尋專科醫師進行診斷及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關致病因,才能避免癌化的可能。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