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脊椎骨
-
久坐不動易痠痛 假期應多休息多伸展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001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洪大為醫師表示,通宵打麻將,惡補沒機會看的連續劇,或是熬夜打線上遊戲,是許多民眾最常從事的春節娛樂,加上南來北往走春拜年,困坐車陣中,長假期間民眾久坐不動的機會比平日增加,引發肩頸及下背疼痛的人也變多。
-
百病纏身痛苦不堪 中醫調理根本治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77佑德中醫診所院長張賜興醫師表示,55歲陳先生因為長年飽受鼻過敏困擾,接受長期西醫治療,仍無法根治,最後尋求中醫協助。細問之下才發現,李先生幾乎全身都是病。 -
了解脊椎骨刺成因 治療並非僅去除骨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27「骨刺」並不是個正統的名稱,而是通俗的講法,一般是指脊椎或關節的部分硬體或是軟骨增生,又稱為「骨疣」。骨疣是一種身體對軟骨損傷後的自行修補反應,當關節軟骨因為退化、感染、外傷等等因素,遭到破壞之後,對外在壓力的承受、吸收能力會減少,並形成裂隙。為了修補這些缺損,軟骨會自行增生,填補退化的部分。就像是機器用久會生鏽,骨疣就是種關節進入老化的常見現象。 -
婦女劇烈頭痛 推拿按摩險中風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955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陳盈助醫師表示,林太太就診時,痛的位置在左邊後腦勺跟脖子上端,在情緒激動後會突發頭痛,且最特殊之處就是頭部轉動會更痛,而靜止就好。由於椎動脈走在脊椎骨旁邊受到保護,人在轉脖子時本來就會稍扭轉到椎動脈,因此懷疑很可能是椎動脈出問題。
-
每日運動30分鐘 媽媽青春永駐更健康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923「年齡越輕,越缺乏規律運動!」國民健康局社區健康組陳延芳組長分析不同年齡層媽媽的運動情況,結果顯示,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分別為,15到24歲(4.1%)、25到34歲(4.6%)、35到44歲(7.3%)、45到54歲(10.9%)及55到64歲(12.8%),顯示年齡層越低,無規律運動情形越是嚴重。 -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 脊椎骨折機率高3.3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460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周昌德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罹患比例約為女性的3倍。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時全身僵硬不能動,不僅脖子、腰背都僵硬,無法動彈,還會增加脊椎骨折風險。 -
「低頭族」下背疼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找麻煩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1 -
注射類固醇治背痛 大幅增加骨折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34從脊椎注射類固醇除了增加腦膜炎的機率,有一篇研究也指出,直接從脊椎注射類固醇的針劑,會增加脊椎骨折的風險,骨質已經有流失的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這項研究發表在「北美脊椎協會」於達拉斯舉行的年度會議。根據美國風濕病協會統計,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1/2的女性和1/6的男性,都有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骨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