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胸腔
-
睡不好就瘦不了!肥胖者容易胃酸逆流 這問題也是關鍵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95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口腔咽喉科主任蔡明劭表示,肥胖者因脂肪積聚於頸部、舌頭,導致呼吸道肌肉容易狹窄、塌陷、阻塞,而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狀態不僅會導致嚴重打鼾,亦會引起頭痛、疲倦、白天精神不濟等症狀,長期下來易危害患者整體健康。 -
女子左手痛到舉不起來! 檢查竟是胸腔內長巨大畸胎瘤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9畸胎瘤是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部分胚層脫離到身體其他部位後,逐漸分化生長的一種腫瘤,男女都有可能發生,但常見發生部位為男性的睪丸和女性的卵巢,發生率約10至20%。 -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肺纖維化高危族群 紅斑性狼瘡在列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799肺纖維化成因非常多樣,包括,過敏性肺炎、自體免疫疾病、吸入性外部危險因子(長期吸菸、處於化學物質暴露環境、空汙),其中以自體免疫疾病機率較高。 -
8旬翁吞嚥困難4年未吃飽! 接受復健治療已可大啖美食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499陳冠霖說,隨著老化,慢慢會有吞嚥困難,通常在45歲之後就會發生,連喝水也容易嗆到。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包括肌肉萎縮、組織彈性下降、唾液減少和大腦反應下降,由於老人家吞嚥困難,被視為老化的一部分,認為是自然現象而容易忽略。 -
4旬婦人不抽菸竟罹患肺癌! 早期術後輔1療法喚醒免疫
癌症新知 / 肺癌13920隨著政府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臨床觀察早期肺癌儘管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復發率仍相當高,所幸輔助性治療目前已進入到精準治療的年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胸腔內科主任、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醫師表示,特別是這幾年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輔助,有機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疾病復發率進而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
胸悶吸不到氣? 醫授4大「胸腔復健」法改善心肺功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77萬芳醫院復建醫學部醫師林硯農表示,患有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型肺部疾病、新冠肺炎後遺症等肺部疾病族群,病人在活動時常容易感到胸悶、吸不到空氣等窒息感,導致活動意願降低,在不知不覺中,縮小活動範圍或選擇靜態活動。 -
肺部健康要先顧!定期檢查揪病兆 搶纖維化前治療才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577新冠肺炎盛行後,民眾開始會留意肺部感染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其中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難以察覺,因此確診時常已近晚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可定期進行肺部健康檢查,唯有搶在肺部出現徵兆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治標又治本。 -
肺癌登上10大癌症之首! 專家籲成立國家級肺癌辦公室
癌症新知 / 肺癌5072肺癌已經成為國人新國病。它不僅是蟬連19年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罹病人數也已經超越大腸癌、肝癌,成為10大癌症之首,也使用最多的健保資源,堪稱「三高」型癌症。中研院士楊泮池表示,超過6成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是第3、第4期,因而死亡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