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肩頸僵硬
-
僵直性脊椎炎中醫也能治? 中醫依病症區分4類型解析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37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超過9成患者帶有HLA-B27基因,發病時關節會有發炎腫脹狀況,但在中醫來看,其屬「痹症」範圍,病因和「風、寒、濕」邪氣有關,中醫師周大翔表示,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僵直性脊椎炎可分成肝腎虧虛型、氣血虛弱型、寒凝督脈型、瘀阻筋骨型,治療主要會以活血止痛、舒筋骨、利關節為目標。 -
春天早晚溫差大!腦中風發生率倍增 做好1控制可防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06台南順順藥局陳莉淇藥師指出,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常見為銀杏葉萃取物,例如市面上常見的循利寧,德國原裝進口大廠製造,品質效果皆有保障,分為滴劑和膜衣錠2種,前者藥效進入血液治療作用較快,後者可作為保養時服用。 -
頭痛可不一定都因壓力大! 網議6大「頭痛原因」1次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90很多人認為頭痛只是小病,吃顆止痛藥就行,輕忽了引發頭痛的背後原因。根據陽明交通大學及台北榮總組成的醫療團隊研究,台灣約有200萬人飽受頭痛所苦。作為現代文明病,誘發頭痛的原因可能依據不同位置、特徵與時間而不盡相同,患有頭痛者輕則疲倦不適,重則影響生活作息,甚至導致疾病的發生,長期頻繁的頭痛更會對身心靈帶來傷害。《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頭痛原因」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頭痛原因。 -
長新冠氣虛患者容易中暑? 跟著中醫這樣做能有效預防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68近期門診病人許多都是長新冠康復後覺得異常疲倦、頭痛,擔心是後遺症,這時候多可以從「曬太陽」看出端倪。這類病人容易感受外邪,包含暑邪。如果在大太陽下活動,又馬上進入冷氣房,熱氣就容易閉鎖在體內,造成頭昏悶熱不適、煩嘔、疲倦等症狀,這樣就是中暑了。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林巧梅建議中暑時可以平躺休息、移至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電解質,急症仍須送急診,輕症可以刮痧緩解。 -
46歲女主管「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心臟彈性如同75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53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生活型態改變,衍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也逐漸浮現。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求診精神科人數已突破130萬人,相較前一年成長3.2%,其中,「廣泛性焦慮症」更位居精神疾病第3名。除了疫情對民眾的經濟、休閒活動及人際關係影響巨大,最近兩岸軍事對峙情勢升高,更加速許多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威脅,臨床觀察罹患「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增加2成左右。 -
高血壓患者容易糖尿病、高血脂? 皆因兩大壞習慣導致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257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互為「共病」,臨床上,許多病患容易同時罹患三高疾病,大部分原因與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有關;但多數人通常等到症狀出現時,才會發現血壓、血糖、膽固醇已經偏高或過高,或是健康檢查時才被診斷出來。 3高導致血管壁硬化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的病人,發生高血壓的關聯性比較高;但罹患高血壓的人,不一 -
以為中暑恐心臟出問題 小暑養生中醫建議多拍打這兩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90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台灣的天氣常傳變成高溫而午後有雷陣雨的型態,其關鍵就是濕跟熱,容易導致頭暈目眩、肩頸僵硬、容易疲倦、四肢痠軟、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體溫升高、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心悸等,這時千萬別輕忽以為是中暑,小心是心臟出問題。 -
跟著暖男中醫師這樣做養腸操 胃痛、腹脹、便祕都好了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3138在某次的因緣際會下,我找到在教導皮拉提斯的同學,自從開始了皮拉提斯訓練後,長期累積的肩背筋骨痠痛都得到了放鬆舒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我的骨盆也慢慢往回正中的位置,之前的脹氣、便祕的情形也改善了許多,同時也觀察到,許多腸胃道的問題,其實和我們的姿態及肌肉的緊繃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