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罹癌風險
-
心肺功能好壞影響罹癌率? 研究公開與3種癌症的關聯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4這項研究一共找來17,709名平均年齡42歲且平均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6的參與者,這些人被持續監測了約9.6年。為了評估他們的心肺功能(CRF),便進行了次最大的腳踏車運動測試,該測試估算個體最大氧氣消耗量(VO2max),同時確保他們的心率保持在預測最大值的85%以下。 -
6旬翁愛吃這食物竟患直腸癌 醫曝常見成因與治療方法
癌症新知 / 腸癌3653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和第3位,直腸癌又佔腸癌的30%。呂宗儒醫師指出:「造成直腸癌的原因包括遺傳與飲食,直腸癌患者的1等親家屬有2至4倍的罹癌機率,而日常攝取高脂肪食物與加工肉品,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
高中生喝酒竟酒精成癮 衛福部提健康飲酒「不喝最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01WHO已認定酒精為第1類致癌物,衛福部調查更發現超過7成的高中生在成年前就有飲酒經驗,甚至喝出酒精成癮症,年輕化趨勢不容忽視。暑假到來,衛福部除提醒飲酒應適量以外,更希望大家「不喝最好」。 -
避免大腸癌奪命!民眾把握公費檢查 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癌症新知 / 腸癌9899國健署癌篩資料顯示,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35%死亡率。國健署長吳昭軍說,定期做大腸癌篩檢非常重要,早期並無症狀,只有透過篩檢,才能提早發現,一旦出現腹脹、腹痛、排便不順或出血等症狀,幾乎都已經到了晚期。 -
大豆異黃酮植物性雌激素護心血管 女人吃了還有這好處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09大豆異黃酮對許多停經前的婦女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營養成分。異黃酮素為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因為異黃酮素在大豆中含量最為豐富,因此又被稱為大豆異黃酮。除了訪人體雌激素構造,可以產生節抗效果,學者也認為大豆異黃酮有減少低密度膽固醇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進而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相關疾病。 -
口服避孕藥主要為避孕用途 仿單外使用竟能治療痘痘?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931大部分女性都服用過避孕藥,但坊間對避孕藥常有錯誤迷思,例如,吃避孕藥可治療痘痘,改善經期不順,甚至具有豐胸效果。婦科權威教授鄭丞傑表示,口服避孕藥確實可以豐胸,但效果有限,約為半個罩杯,且停藥後就會打回原形,回到原來模樣。 -
每31分鐘就有1人罹腸癌 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及早揪息肉
癌症新知 / 腸癌2623大腸癌在近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平均每31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根據國健署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在防治上較為艱困的原因是早期大腸癌幾乎無症狀,國健署提醒符合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前往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找出藏在大腸中的息肉,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
美國總統拜登驚傳罹癌 醫師:黑痣大小出現變化是警訊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2603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傳出罹患基底細胞癌,病灶就長在胸前。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這種癌症與紫外線有關,提醒民眾如果長期在戶外工作或運動,務必做好防曬,戴上帽子,才能降低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