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缺血性中風
-
肢體無力又胸痛 當心主動脈剝離併發腦中風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009主動脈剝離是種複雜且致死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必須緊急進行治療避免死亡。成大醫院心血管外科蔡孟達醫師說明,主動脈剝離係指血液經由主動脈內膜的撕裂處進入主動脈壁中層,使得正常的血管腔被剝離成「真腔」及「假腔」兩個空間。這可能會併發主動脈破裂出血、心包填塞、器官血流不足等情形,以致死亡風險提升。 -
他們心肌梗塞死裡逃生 仍有三成五繼續抽菸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23吸菸不只會得肺癌,還會造成心肌梗塞與中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出版的菸害報告指出,吸菸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比非吸菸者高2至7倍。研究證實,長期暴露於二手菸當中,也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死亡風險,所以家中有1人吸菸,其配偶、父母、子女都暴露於二手菸,日後死於中風與心臟病的機會大增。 -
針灸合併西藥治療 降低二度中風發生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這項中醫藥實證研究,由義守大學副教授施純全、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廖建彰發起,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庚擔任指導教授成立台灣中醫藥研究室,結合中國醫藥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及美國UCLA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多名專家共同進行。 -
定期篩檢心房顫動 預防中風與失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857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雙和醫院神經科陳龍醫師表示,高血壓及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國內20至25萬名心房顫動患者當中,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因無症狀,而沒有被診斷出來。 -
麻醉中樞神經監視器 降低缺血性中風危險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731郭奇坤指出,越來越多心血管及腦部疾病患者,手術時都必須接受全身麻醉,麻醉風險當然隨之增加。傳統上,麻醉中的腦部監測方式多是麻醉醫師經由血壓監測,間接計算腦部血液灌注壓力,也就是多仰賴經驗判斷腦部灌流是否足夠。 -
多吃含維生素C食物 可降低中風發生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15不過,想要預防中風其實不難,根據新的研究顯示,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營養素-維他命C(vitamin C),其實就有預防中風的功效。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與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出版的《中風》(stroke)期刊之上。 -
頭痛頸硬是感冒? 當心高致死率剝離性動脈瘤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169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道杰說明,經腦血管攝影檢查,發現李太太顱內椎體動脈出現「剝離性動脈瘤」。一般椎體動脈血管只有一條,但該名患者血管卻剝離成兩條,導致血行受到干擾,形成所謂「剝離性動脈瘤」,造成腦血流不順,進而引發缺血性中風或腦部大出血。 -
氣溫驟降 心顫患者易引發缺血性中風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21從事運動傷害防護多年的楊老師,去年秋冬因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而倒下,只剩下眼睛能動,所幸治療後肢體動作完全恢復,但還是造成小部分記憶損傷,四肢活動情況也沒生病前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