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精神病
-
自閉症患者吃藥會好? 專家:常見用藥可控制相關症狀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18自閉症屬於神經發展疾病,影響到患者的溝通、社交與行為。近年來,醫界以「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來取代「自閉症」,因為自閉症患者表現多樣向,每個人表現方式都不太一樣。在治療上,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癒自閉症,只能緩解或改善特定與自閉症相關的症狀,如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及易怒、衝動、自殘等適應不良行為,或是重複行為、強迫行為、焦慮、憂鬱。 -
減低憂鬱症汙名感! 研究證實:宣導倡議可增求助意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193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多年來面對憂鬱症去汙名化,董氏基金會幫助民眾「認識」、「覺察」憂鬱症是什麼、鼓勵「求助才是聰明」,邀請知名人士或有影響力的人現身說法,扭轉對憂鬱症的污名感,提高每個人對憂鬱症的認知才有可能進而產生因應策略。 -
陳美雲摔倒驟逝!老人怕跌倒 照護長者謹記防跌5妙招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723近幾年來,不少名人藝人因跌倒而離世,包括,本土演員馬如風、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歌仔戲國寶小明明、詩人余光中、台語歌手高向鵬等人,如今知名歌仔戲大師陳美雲也發生此憾事,因此日常在長者照護上一定要謹記國健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 -
168恐留副作用? 間歇性斷食可能導致年輕人飲食失調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966這幾年,坊間流行間歇性斷食,人們也藉由這種飲食法促進健康。但最近《飲食行為雜誌》(Eating Behaviors)的1項新研究發現,間歇性斷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研究表示,青少年和年輕人採取間歇性斷食,可能會導致飲食失調和其他危險行為,或是精神病理學方面的問題。 -
職能治療師陪精神康復者走過幽谷 去汙名找回正面形象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22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文山職能工作坊於2023年1月3日至13日舉辦「I WATCH-精神康復者的內心與視野」展覽,展出工作坊內學員的繪畫、攝影作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職能治療科李淑君主任表示,多年來松德院區專精於精神醫療領域,並同時創新許多精神康復者去汙名(de-stigmatization)作為,以提升社區精神健康識能。 -
新冠肺炎造成生活停擺 青少年大腦老化速度卻不減反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52比較了新冠疫情流行前後的參與者,發現了大流行似乎已經從物理上改變了青少年的大腦。那些經歷因疫情居家、停止社交的人,他們的大腦皮質層的厚度減少了,海馬迴和杏仁核體積變得更大,大腦年齡也老化了。另外,他們對心理健康問題也變得比較嚴重。這樣的變化究竟是永久性或只是暫時的,還無法確定。另外他指出,還有1個問題,即是他們未來的真實年齡,最終是否會趕上他們的大腦年齡,以及這從長遠來看,這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都是值得在探討的。 -
思覺失調不是「卡到陰」! 醫:大腦生病就該積極治療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72從小學業成績優異的花花,上了高中後,彷彿被卡到陰,上課時常莫名流淚,不太與人交談,甚至無法洗澡,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在親友和醫護團隊的打氣、照護下,回到校園,最後考取護理師執照。近2年,花花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保持穩定,進入醫院,發揮護理專長,服務及關懷病友,回饋社會,工作表現優異,翻轉自己的思覺失調症人生。 -
《精神衛生法》修法 補強社會安全網支持嚴重精神病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49近年來不少社會事件,包含1位超商店員勸導顧客戴口罩卻被刺傷,以及鐵路刺警、小燈泡案等,讓精神病患的醫療權益備受關注。為落實身心臟愛者權利公約的精神,修正草案於29日在立法院會三讀通過,強化保障精神病人之生命權、健康權與就醫權,並補強社會安全網。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表示,由於母法《精神衛生法》的改變,將會帶動 25 個相關法案的增修,我深知這次的修法,只是鋪建社會支持網絡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