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社群媒體
-
打造臺北樂齡運動圈 阿公阿嬤作伙來養肌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65臺北市樂齡運動巡迴指導團以「安全性、趣味性、持續性」為三大核心要素,並運用四大貼心思維,提升銀髮族規律運動人口。體育局指出,105年成立「樂齡運動巡迴指導團」的試辦計畫,於64個社區鄰里據點,提供免費及專業的巡迴運動指導,服務了9000人次,獲得許多長輩們熱烈的迴響。今年,「活躍樂齡運動的計畫」更是完成了382場次的運動指導,服務人次增加1.5倍,並得到許多長輩們的正面回饋。 -
擁有樂齡生活 老友影響力更勝家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41研究者以兩項調查結果進行回顧分析,第一項調查從一百多個國家中挑選271,000名15至99歲受試者,了解其有關友誼、家庭、健康、快樂和滿足感的想法,結果發現,認為友情與家人很重要的參與者,較不認為者更快樂、滿足及健康,且友情的影響力隨年齡上升,50、60歲時友情的影響力將達高峰,之後便持續維持。 -
兒時肥胖要當心 恐增終生重度憂鬱症機率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750該研究由荷蘭自由大學醫學中心進行,受測者共889名,平均年齡75歲。研究者先讓受測者接受評估,了解受測者目前是否有憂鬱症狀或過去是否曾罹患重度憂鬱症,再以學校過去的記錄做對比,了解受測者8至13歲時的身高和體重資料。
-
放暑假易憂鬱? 恐過度依賴3C產品所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033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3C科技的進步與普及讓朋友間互動聯繫變得容易,但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和社交群體,卻可能讓青少年感到孤單。 -
貼文沒人按讚不開心 重度使用社群媒體恐憂鬱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636值得注意的是,一篇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指出,一旦長期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對年輕人而言,容易出現憂鬱情緒,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 -
接收太多臉書負能量 易增加青少年憂鬱風險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987美國布朗大學一份於2016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的研究顯示,有負面臉書經驗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3.2倍,且經歷4次或4次以上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或誤解時,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則顯著提升。研究中所指的負面經驗為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等。 -
農業易遊網結合網路名人 行銷台灣食材與美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85這場旅行與美食交會的聖誕饗宴,邀請被網友譽為知性女神的御姊愛與網路名人崴爺對談。御姊愛現場分享旅行讓愛情保鮮的方法,強調「如果伴侶也能是旅伴,將能走得更長遠。」她認為,能夠是旅伴的伴侶,不只是親密愛人,也會是一輩子的朋友。因為旅行不只能讓伴侶更加了解彼此,朝同樣的方向跟目標前進,旅途中一起經歷的事情也將成為兩人一輩子的回憶。而崴爺則以親身的經驗分享,指出伴侶若在旅行中很容易吵架、不易溝通,通常這段關係也無法走太久。
-
滑世代愛逛社群網站 睡眠障礙風險多3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002精神病醫學會的Jessica C. Levenson博士後研究員為這個研究的主要作者,她表示,研究團隊在2014年取樣了1788名19歲到32歲的美國成年人,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來了解這些人的日常行為和睡眠狀況,以確定社群媒體的使用會不會影響睡眠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