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刷臉書看動態?據2016年臉書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使用臉書的月活躍數已突破1800萬人,社群媒體已然成為人際互動鏈接的重要平台。不過,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在臉書上收到負面人際經驗會增加年輕人憂鬱的風險。
美國布朗大學一份於2016年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的研究顯示,有負面臉書經驗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3.2倍,且經歷4次或4次以上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或誤解時,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則顯著提升。研究中所指的負面經驗為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等。
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陳質采主任表示,除了上面舉出的負面經驗外,自從FB追加其他功能,如被按哭臉或生氣表情,或當自己被封鎖、被已讀不回等,都容易讓人得到負面回饋。實際生活與網路上的人際互動會相互影響,有些不擅與人交際且課業表現不理想的青少年,渴求人際互動時,會容易過度仰賴社群媒體。
陳質采指出,許多年輕人喜歡在網路上討拍、取暖,藉此得到正向回饋或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憂鬱傾向的青少年在網路不斷討拍,卻不願意實際解決問題。若家人發現孩子有食欲不振、煩躁、失眠、情緒低落等狀態出現時,可多加留意孩子網路交友狀況,建議不要以批評的方式勸阻孩子使用臉書,可以多聊聊,了解交友對象。
使用臉書的確會影響自我認知與自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臉書上資訊繁多,需注意其真實性;若因在臉書上感受到不切實際的說法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覺,可以透過移除留言或離開社群網站等方式,讓自己冷靜。
最後,葉雅馨提醒,即便在臉書上有很多朋友,也是要花時間維持日常活動的人際關係,如學校或運動場上的朋友。此外,也可善用董氏基金會心情頻道聊天室或線上情緒篩檢量表,讓自己能夠停止因為社群網路的不當言語所產生的憂鬱情緒。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陳質采主任指出,許多年輕人喜歡在網路上討拍或取暖,藉此得到正向回饋或支持。(圖/ingimage)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