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生兒科
-
護理師醫療前線救人染疫 懷孕30周台大剖腹產母女均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3準媽媽王姓護理師在懷孕週數30週時,覺得肌肉痠痛、異常疲勞,她相當有警覺,接受採檢,確定感染新冠病毒,在住院隔離期間,反覆發燒,且胎而心跳偏快,病情逐漸惡化,血氧偏低,最後台大醫療團隊決定在產房負壓隔離病房執行剖腹產,所幸母女平安。 -
委內瑞拉籍新生兒早產僅620克 不畏新冠疫情平安長大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48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江明洲表示,Mauricio父母都是委內瑞拉籍,長期居住在台灣,雖然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仍然因工作不得不出境,回台時必須居家檢疫,當時Mauricio僅在媽媽體內生長23周就出生,全身重量只有620公克,相對一般新生兒體重約在3,000公克,Mauricio小生命相當需要照護。 -
世界早產兒日關懷小腳Y 早產寶寶健康手札紀錄成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8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一起關心早產兒的未來」,國民健康署與早產兒基金會共同發布《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透過這本23頁的小冊子,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為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
台灣出生率低仍有1成早產 提升早產兒存活率關鍵在這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261去年1月Q寶媽因為羊膜膨出且有感染以及宮縮的現象,轉診進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安胎病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產科陳怡燕醫師在安胎過程中給予其產前類固醇以及保護胎兒神經的藥物,同時照會新生兒科做可能早產的準備,因此出生才23周660公克的Q寶能在出生後的2個小時黃金時間內快速穩定生命徵象,如今已是矯正年齡1歲6個月的活潑男童。 -
孩子喝母乳竟比同齡瘦小? 缺少這2大營養素是關鍵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32結果顯示,純母乳餵養超過4個月的孩童,在1歲過後雖然成長曲線大多在標準範圍內,但身高落在低標的比例卻較高。抽血結果顯示,純母乳餵養的孩童在1歲時,缺鐵性貧血機率高達34%,是混合餵養孩童的9倍,而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為60%,是混合餵養孩童的6倍。 -
寶寶莫名哭鬧可能是消化不良 應先了解孩子生理需求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9049麥建方醫師表示,如果是全母乳寶寶出現消化不適症狀,媽媽可以調整哺乳姿勢,以確保寶寶能比較順利吸收母乳。排除外顯因素後若情況仍未改善,則可以考慮進行飲食管理,國外研究發現,媽媽若排除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小麥、大豆、魚類等過敏原,也可能減緩嬰兒消化不適問題,建議家長和小兒科醫師討論制定哺乳計畫與餵奶技巧,並確保母嬰皆攝取足夠營養量。 -
高齡產婦孕期患子癲前症 妊娠高血壓恐致胎兒早產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759魏沛秝指出,子癲前症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也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 -
早產兒併發症風險高 腦性麻痺、自閉症、過動問題多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052國內外研究追蹤發現,早產兒神經發展異常的比例較高,隨著出生周數越小,患有腦性麻痺、自閉症或是過動問題的風險也增加;台灣的研究也發現,小於28周或出生體重未達1,000公克的早產兒,患有自閉症的風險較一般37周後出生的足月兒高出近3倍。對於高風險孩童,若可以早期診斷與早期復健治療,將可以幫助神經症狀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