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捐款
-
20年來最大筆健保捐款2千萬是他 健保署特致贈感謝狀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127健保愛心專戶在1月的春節前收到1筆由陳先生捐贈的2,000萬元善款,為專戶自健保專戶在民國91年(2012年)設立至今,最大金額之單筆捐款。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特於日前親自致贈感謝狀給捐款人,感佩年青有為陳姓夫婦的善行義舉,以及對健保的支持和肯定。 -
運動紓壓又能做公益! 董氏合作台塑推動「樂動校園」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734董氏基金會於疫情期間持續推展樂動校園推動計畫,在雲彰地區獲台塑企業及長庚科大長期支持,並於今(13)日在雲林四湖國小、雲林東勢國小兩校舉行激勵表揚日活動,鼓勵同學們持續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同學每跑一圈操場或每完成跳繩100下,台塑就會捐出1元,支持董氏基金會持續推動憂鬱防治工作。樂動校園推動計畫至今為止與董氏基金會已合作12個學期,在彰化、雲林地區累積影響至少6,600位師生養成運動紓壓習慣、提升運動量。 -
趙自強揭童年霸凌往事 挺身呼籲支持「故事小苗行動」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194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推出「故事小苗行動」,透過故事讓孩子潛移默化學習「尊重差異」的理念,另特別邀請金鐘主持人趙自強擔任愛心大使,期盼能為先天顱顏缺陷患童打造友善的成長環境。即日起至基金會官網中搜尋「故事小苗行動」,捐款300元即贈插畫倡議大使HOOHOOLAB設計L夾,也可選擇2023年「喜歡自己!」親子野餐派對門票。欲知詳情請上【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官網】查看。 -
行善不需要目的 隨手善舉具「傳染性」影響力超乎想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34研究顯示,慷慨的行為具有傳染性,接受他人幫助、分享或捐贈者也會相對付出,將自己收到的善意向外傳遞。研究中也發現接受幫助的施者,在有機會幫助別人時,通常比較樂意,心情也會比較好,人在獲得別人幫助的時候,也會誘發善心去幫助別人,形成1個善行的循環。建議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善舉的民眾,從「關心」周圍的人開始,家人、同事、同學、朋友或公益團體關注的議題。打從內心給予幫忙,像是幫助焦頭爛額的同事買杯咖啡、倒杯水、公益捐款…等,從關心的角度就不會有過多的期待,且量力而為,避免讓善舉變成另1種壓力或負擔。 -
自私的人不是沒有原因 研究:少睡1小時就不想幫助人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464睡飽能夠維持生理與心理的健康,而沒睡飽對身心影響甚鉅,這兩點大家都知道。然而有研究發現,睡不飽的人會變得「自私」!怎麼會這樣呢?國立成功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君昱表示,對一般人來說,這類研究在適當時機運用,將是可考慮的參考面向,例如在校園內辦義賣或募款,要避開期中或期末考週(學生熬夜念書)。另外,在近幾年陸續有幾篇研究舉出睡眠可能和「利社會」(prosocial)行為有關,但本論文算是以較嚴謹且多角度的檢驗,來提出證據支持此論點。然而也要提醒一般民眾,這是個有趣且可能未來有更重大意義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尚還不適過度的盡信以及延伸推論。 -
讓急難家庭能安心開學 家扶與林智勝鼓勵孩子勇敢逐夢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144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造成弱勢家庭在收入、健康、照顧等急難需求增加,家扶扶助家庭中今年已有31,113位家庭成員因疫情受創。為助家庭應急,家扶已發出近3千萬急難救助金;疫情加以通膨因素,帶給弱勢家庭極大考驗,也衝擊本會扶幼資源募集情形,捐款相較去年同期下滑近兩成。元大金控集團聽見家扶需要,預計率先捐出1千萬,期望拋磚引玉,有更多社會大眾一同來支持。家扶自立青年林智勝與9年前受助兒相見歡,鼓勵社會大眾一同支持無窮世代計畫,期望讓更多家扶兒在其專長領域揮出生命中的全壘打。 -
希望從頭開始!串聯北中高愛心捐髮 助癌友找回自信心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2455全台每年約有近10萬名癌友因接受治療而掉髮。除了身體承受病痛,禿頭、嚴重落髮等外貌改變,更令人沮喪不安,極度缺乏自信,不敢走出家門。為此,在20年前癌症希望基金會展開「募髮行動」,募集髮束、假髮製作經費,每年產出千頂假髮,協助2400多名癌友 度過人生最低潮的階段,重拾自信與笑容。 -
生前獲健保良好照護 善心人士5百萬遺產捐健保留大愛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2193衛福部健保署近日接獲某善心人士捐贈500萬元,其臨終前因感念生前使用健保資源,獲得良善醫療照護,特別囑託家屬代為捐贈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