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抗血小板藥物
-
三總細胞療法 慢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新選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440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周中興指出,雖然血栓溶解劑和顱內動脈取栓治療的發展神速,但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減輕腦梗塞的範圍,就變成棘手的慢性腦中風,目前缺血性腦中風發生6個月後,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
動脈硬化易致心肌梗塞 不定時炸彈恐奪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20講到心肌梗塞,沒有人不害怕,就像名字被寫在《死亡筆記本》上一樣,一旦發生,想逃也逃不掉。但你知道嗎?其實心肌梗塞並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在更早之前就已經出現病變,只是你沒有察覺到。 -
中秋佳節美味當前 食在「藥」注意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80食藥署去年首度進行烤肉實驗,將肉片烤到不同程度,再檢驗其中的致癌物含量,結果發現,肉烤到全焦後,可能產生苯駢芘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致癌物。另外也選用甜不辣、吐司及香腸做烤焦實驗,發現烤越久的食材,越容易出現毒物,且烤肉過程中,木炭會產生一氧化碳,造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增加,進而影響呼吸道系統健康,需多加留意。 -
兩手血壓差異大 當心鎖骨下動脈阻塞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413謝先生在住院治療並放置支架後,症狀已完全改善。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黃成偉醫師表示,一般人測量血壓時,兩手血壓略有不同是正常的,但若血壓相差超過15mmHg,就有可能有周邊血管疾病,其中較常見的便是鎖骨下動脈狹窄或阻塞,好發於有三高或抽菸的患者,男多於女,左側發生率高於右側。
-
心房顫動患者腦中風機率高常人五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8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科主任周玉蘭指出,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盛行率隨年齡老化而顯著增加。症狀表現為心悸、心跳不規則亂跳、胸悶胸痛、喘、頭暈、昏厥等。
-
抗血小板藥物新突破 適合亞洲人體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180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43屆年會從5月17日起,連續3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學術研討4大主題分別為心肌梗塞治療、高血壓治療目標、全台首例腎交感神經阻斷手術、動脈硬化預防及治療,其中抗血栓及抗血小板治療的最新進展,最受人矚目。
-
急性冠心症福音 生物活性塗層支架納健保給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270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教授解釋,冠狀動脈是心臟的主要血管,提供心臟收縮舒張所需的氧氣,若膽固醇等脂肪物質在內壁積聚,成為斑塊,造成血管狹窄硬化,阻礙血液正常流通,形成冠心症;或是當體力或心理壓力增加時,若血管急性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達10%至15%。 -
首支藥物塗層支架歐盟認證 縮短術後藥物療程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43據統計,台灣一年近3萬名患者進行心導管介入性手術治療,其中9成需置放血管支架。然而患者植入心臟藥物塗層支架後並無法完全避免血管再度狹窄問題。為維持療效,避免術後血栓形成,術後合併至少1年藥物治療,對所有植入心臟支架患者士一場嚴厲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