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藥物新突破 適合亞洲人體質

1970
【NOW健康 黃靖芳/台北報導】
抗血小板藥物新突破 適合亞洲人體質
▲ 殷偉賢指出,傳統抗血小板藥物屬於前趨藥物,必須經過肝臟代謝處理,才能轉變為活性藥物。至於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則只要進入人體,就會產生活性,少了一道關卡,作用時間更快。(圖/ingimage)
 抗血小板藥物有新突破,心肌梗塞治療及預防進入新里程!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表示,今年度將有健保給付的抗血小板新藥上市,臨床證實,適合亞洲人種,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安全性高、藥效穩定,效果具有可預期性。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第43屆年會從5月17日起,連續3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學術研討4大主題分別為心肌梗塞治療、高血壓治療目標、全台首例腎交感神經阻斷手術、動脈硬化預防及治療,其中抗血栓及抗血小板治療的最新進展,最受人矚目。

 殷偉賢秘書長說明,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穩定心絞痛等急性冠心病等患者,必須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血管出現血栓,藥效作用當然能越快越好。但如果患者不幸發生意外,必須動手術時,醫師又希望抗血小板藥物的藥效能夠快速地退掉,不致影響正常凝血功能。

 殷偉賢指出,傳統抗血小板藥物屬於前趨藥物,必須經過肝臟代謝處理,才能轉變為活性藥物。至於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則只要進入人體,就會產生活性,少了一道關卡,作用時間更快。
                                                   
 此外,在停藥後藥效消退速度上,新一代藥物也略勝一籌,由於藥物於細胞接受體的結合屬於可逆性,因此,停藥後很快就可恢復凝血功能,不會出血不止。

 臨床研究顯示,受限於人種基因與體質,傳統抗血小板治療藥物較適合歐美人種,約八成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反觀亞洲人因代謝問題,療效欠佳,新一代藥物則證實針對亞洲人療效顯著。  
                                                        
 殷偉賢強調,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適應對象為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穩定心絞痛在內的急性冠心病患者,預估每年約近4000人,可在健保給付下使用此新藥,獲得更理想的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