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尿布
-
你抱寶寶的方式對嗎? NG姿勢恐致長短腳、發展遲緩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847能夠正常發育成大人的髖關節,在新生兒出生後的前4個月,是很重要的時期。若抱姿或包覆不正確,會造成小baby髖關節的發育不良,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除了危險因子以外,還要幫小baby做理學檢查,居家的理學檢查,原則上都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換尿布的時候,雙腳是否對稱的張開、正常往內轉、往外轉。如果在醫院,醫師會檢查髖關節,將雙腳往後推、往上、往外推時,髖關節有沒有脫臼、能否復位回來;這些理學檢查都可協助找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 -
寶寶哭鬧不休病因多 兒科急診常見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73出生還沒滿月的寶寶,哭鬧不休,怎麼哄抱,都無法安靜下來,這是新手爸媽的惡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政宇表示,常見兒科急診病因眾多,例如:疝氣、腸胃炎、腸套疊,以及對配方奶的牛奶蛋白成分過敏,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發現幼兒異狀,務必儘速就醫。 -
一哭二吐三血便!小兒腸套疊急症 延遲治療腸子恐壞死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20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是小兒專科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亞東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許琪琪表示,幼兒型的腸套疊多為迴腸套入結腸型,腸套疊時的腸子像是天文望遠鏡收起來一樣,近端腸子套入遠端,造成腸子阻塞。 -
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一線曙光──細胞間質療法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84帕金森氏症病患初期可能只有不明原因肌肉抽動或痠痛,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病人可能也不自覺有何異常,但由別人來看時卻覺得走路姿勢開始異常,接著病人可能感覺無緣無故走路容易跌倒,這時病人才開始感覺走路變慢了或開始出現手腳顫抖症狀,通常病人此時才會就醫。 -
外用類固醇藥膏分7級 使用原則「見好就收」不可貪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41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許多皮膚科乳膏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可迅速止癢、抗發炎、免疫抑制、抑制增生、血管收縮,一般用於癢疹、溼疹、皮膚炎、乾癬。 -
深部腦電極刺激憂併發症 非侵入式可望逆轉帕金森氏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816屬於非侵入性且無需再額外服用藥物的「細胞間質療法」,對罹患重度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來說是相對安全的方式。 -
防疫在家不出門毛小孩怎麼上廁所? 專家教你3招搞定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3734近日疫情延燒,動保處1天內接獲數10通詢問電話,民眾表示待在家做防疫,毛寶貝卻有每天外出上廁所需要,上廁所問題儼然變成很多飼主夢魘,尤其一打開房門時發現毛寶貝排泄物沾滿家具跟床單更令人抓狂。新北動保處特別提供訓練3大招,透過循序漸進方式,讓毛寶貝能習慣在固定地點上廁所,解決寵物隨地便溺問題。 -
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 逆轉中腦「黑質」異常現生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0345帕金森氏症是1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發病年齡多落在50至60歲之間,常見症狀有活動緩慢、肌肉僵硬、步行困難、顫抖等。侯泰宇院長說明,帕金森氏症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緩和症狀,但只能補充患者體內的多巴胺濃度,無法抑制退化,且長期服藥有副作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