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抱寶寶的方式對嗎? NG姿勢恐致長短腳、發展遲緩

2700
編輯部 整理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小baby的髖關節,能夠正常發育成大人的髖關節,出生後的前4個月,是很重要的時期。若抱姿或包覆不正確,會造成小baby髖關節的發育不良,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


髖關節發育不良 分3等級


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副主任暨彰基兒醫兒童骨科主任王偉勛醫師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發育是否正常和自然長大,並分為3個等級:第1是凹窩發育不太好、太淺而覆蓋不夠;第2是「半脫位」,髖關節往外掉出來一半;第3是「脫臼」,髖關節整個掉出去;這3種情形都屬於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台灣的發生率大約為千分之1.5。



髖關節是否發育健康 留意4大因子


髖關節是否發育健康,許多相關危險因子可以注意的,包括:


▸1.產前 :懷孕第1胎,肚皮及子宮較緊、羊水過少、胎位不正在子宮內受壓迫,左側髖關節較易脫臼、臀位生產。


▸2.性別 :80%是女性。


▸3.家族史:直系血親有此狀況,發生率增加10倍;哥哥姐姐有此狀況,發生率增加7倍。


▸4.出生後是否斜頸:其他像是足部蹠骨內收或下肢變形(大腿、臀部紋路不對稱、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受限);此外,出生後的照顧方式,包覆或背抱時將新生兒下肢併攏伸直。



居家理學檢查 換尿布時這樣做


除了危險因子以外,還要幫小baby做理學檢查,居家的理學檢查,原則上都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換尿布的時候,雙腳是否對稱的張開、正常往內轉、往外轉。如果在醫院,醫師會檢查髖關節,將雙腳往後推、往上、往外推時,髖關節有沒有脫臼、能否復位回來;這些理學檢查都可協助找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


王偉勛指出,綜合這些危險因子,比如說有臀位生產、家族裡有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下肢可能看起來異常,這只佔所有髖關節發育的25%;如果經徒手檢查發現異常,也只佔20%,也就是說有75%至80%的小baby,其實是沒有危險因子,也沒有身體檢查異常,此時就須依賴超音波找出這75%至80%的小baby;超音波檢查原則上是可以在小baby4個月大前,找出髖關節發育不良情形,在6個月大前做治療,就有90%以上恢復正常及自然的髖關節發展,這樣的發展可以避免產生髖關節脫臼、長大後的髖關節覆蓋不好、容易產生早發性髖關節的疼痛,以及髖關節炎的情形。



這些抱、背方式都錯誤 正確姿勢這樣做


王偉勛指出,2隻腳抱著合併在一起抱著、背著,或是2隻腳併攏的方式包覆著,這都是禁忌且不好的NG姿勢。日本在1974年之後,就推行正確的抱著和包覆姿勢,他們希望抱著或包覆的時候,小baby的雙腳可以自然地張開,就像騎馬一樣,這方式是對髖關節發育最好的。因為抱、包覆及照顧的方式的改變,讓日本的髖關節發生率呈現斷崖式的下降,減少到千分之1以下,所以這是很重要的照顧指標。


王偉勛提醒,不管買多貴的背巾或是背帶,一定要記得讓小baby2隻腳張開,髖關節才可以永遠正常的發展,可以包覆股骨頭並保護得很好,就能夠擁有1個正常又健康的髖關節。(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編輯:游庭語


延伸閱讀:
錯誤睡姿恐猝死! 嬰兒仰睡、側睡、趴睡,怎麼睡最OK?
寶寶哭鬧拋接、旋轉逗開心? 3NG安撫行為千萬別再做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類人染疫要特別注意! 醫籲:治C肝同時還可防肝癌
▸「血壓高」不等於「高血壓」! 醫曝6原則遠離高血壓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