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夜間盜汗
-
愛爾蘭學者提BA.5會夜間盜汗 羅一鈞澄清非正式研究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83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傳染力強大,有愛爾蘭學者發現,感染BA.5後出現夜間盜汗現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澄清,這並非研究成果,也沒有足夠證據支持。 -
長者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共存20多年 7大症狀及早發現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302台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增加,每10萬人就有1人確診,每年約新增230例新個案,其中又以65歲到70歲老年人為好發族群。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理事長李啟誠表示,此疾病的治療重點就是協助患者與其共存,早期發現存活率可超過10年。 -
民眾問:我得Omicron了嗎? 必看Omicron症狀整理包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15台北市防疫旅館與桃園機場傳出Omicron群聚感染事件,特別是桃機一案有擴散到社區的疑慮。尤其是確診個案傳出曾前往歌友會舉辦的千人餐會,有多位當地民眾前往篩檢站,且不少人有症狀時,就擔心自己感染Omicron。 -
《斯卡羅》演員查馬克42歲癌逝 淋巴癌7症狀不可不知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910相較於乳癌、肺癌、大腸癌等,國人對於淋巴癌相對陌生,依照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107年男性10大癌症發生率排行榜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位居第10名。 -
多血症恐引發中風! 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導致血栓釀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24新竹台大分院內科部血液科邱柏儒醫師說明,仔細評估病人之前的健康檢查報告,發現病人在近5年都有血紅素上升的現象,而且越來越高,最近1次血紅素已經接近20g/dL。但病人表示之前都有去捐血,捐血中心也沒有不讓他捐血啊!所以這個問題應該還好吧? -
房仲狂流手汗不敢跟人握手 中醫師建議1湯藥助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64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蔡文興指出,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膚出汗過多,以手腳最為常見,即使沒有勞動、運動,即使是待在冷氣室也會冒汗。若症狀嚴重,可能影響工作、社交、人際關係,對患者心理與生理造成負擔,最近酷熱,氣溫動輒飆至37℃以上,對於多汗症患者來說,更是一大煎熬。 -
這7種衰老症狀可能是血白病徵兆 醫師提醒3大迷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20王銘崇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需要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避免因服用類固醇,造成白血球下降或淋巴結變小的短暫假象,長期下來產生不良副作用,讓患者破財又傷身。 -
熟齡出現這10大症狀 當心罕病骨髓纖維化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585年近60的張先生才剛退休,正籌劃另一階段的生活,不料陸續出現夜間盜汗、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原以為是年老退化所致,但隨著腹部疼痛加劇,甚至在左上腹摸到硬塊,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了罕見「骨髓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