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國際失智症協會
-
國際失智症日推動德曼莎計劃 從失智症患者需求出發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58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於1994年起訂定每年9月21日為「國際失智症日」,2010年起國際失智症日活動擴大為「國際失智症月」,每年9月同步辦理全球性行動活動,連結全世界逾百個國家的失智症協會、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共同響應的宣傳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失智症,呼籲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的預防、治療、照護及撕除對失智症的標籤化。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影像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海馬迴萎縮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84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失智症是種疾病,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人常形容老了容易老番癲、同樣問題重複問很多遍、走路不穩、跌倒等現象,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就很容易忽略了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的表現。 -
新冠肺炎不敢外出 防疫在家運動也能遠離失智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700台灣失智人口也快速成長,依據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及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共292,102人,包含65歲以上失智人口280,783人,及45至64歲失智症人口11,319人,整體失智人口佔全國人口1.24%,亦即在台灣每80人就有1人是失智者。此外,推估民國154年失智人口將近90萬人,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預防失智刻不容緩。 -
失智「憶」起來! 打破迷思和標籤共創友善失智環境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63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我國是亞洲第2、全球第13個制定全國性失智症政策之國家,106年底更提出失智症綱領2.0版,將失智症列為公共衛生之優先任務。據國際資料統計,每3秒即有1名失智症患者,目前台灣已有超過28萬的失智者,到了2065年可能將近90萬人失智。 -
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 倫敦政經學院跨國最大規模調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23國際失智症協會公布「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調查顯示,各國民眾仍不了解失智症:3分之2民眾認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現象;5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來自於厄運、神的旨意或巫術;2分之1民眾認為即使有醫療支持、失智者記憶仍不可能改善;4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但95%民眾卻也認為自己有1天可能罹患失智症。 -
聯合醫院與市立大學攜手 舉辦趣味運動延緩失智惡化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3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簡任技正王素琴說明,為照顧在台北市的失智長者,設置5家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24處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提升失智社區服務量能,普及失智照護資源,讓失智個案及家屬可就近獲得服務資源,提供失智者及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建立可近、可用及有品質之失智症整合照護模式。 -
阿茲海默治療現生機 薑黃素新藥通過動物實驗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373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2017年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台灣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研究有了新突破。南臺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蘇益仁團隊,利用薑黃衍生物新製劑開發的新藥,已經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對治療阿茲海默症有效,有機會成為首件成功新藥。 -
全球每3秒1人失智 國健署傳授健康5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58失智症大致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二類,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另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的血管性失智症,是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預防失智可以從健康生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