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哭泣
-
照顧癌末母身心煎熬 焦慮失眠憂鬱症上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0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施佳佐醫師表示,個案治療期間同時施予藥物及心理治療,症狀緩解可維持上班,但因後期母親病情加重,醫護人員建議採取安寧緩和治療及考慮轉往安寧病房,但個案及家人均無法面對母親可能死亡而一直延遲決定,使得母親不僅面對身體病痛折磨,還需面臨處理家人多頭情緒的困境。 -
薄荷醇無助緩解寶寶腹脹 恐引神經不良反應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037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表示,薄荷醇(menthol)又名薄荷腦,為薄荷、綠薄荷所含揮發油的主成分的成分,其類似物質包括樟腦、桉樹醇、尤加利樹的精油、側柏酮、綠花白千層、野生百里香、松油醇、萜品、檸檬醛、松節油與松針。 -
會考失常 資優女哭泣自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24台中童綜合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黃尚堅指出,該名女學生在校成績相當優異,幾乎都是全校前幾名,不料會考失常,成績未達到自我期許的標準。在得知分數後,開始不愛說話,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還經常哭泣,甚至自殘。 -
安寧團隊圓夢天使 癌末病童無憾走完人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47喜歡打籃球的阿霖,入院時14歲,確診罹患骨癌,成為兒童安寧緩和照護小組的個案之一,安寧團隊協助疾病治療,並設法降低化學治療副作用。99年因疾病復發,右膝被迫截肢,且癌細胞轉移到肺部,多次進出開刀房,讓阿霖情緒不穩,常暗自哭泣。
-
服用抗憂鬱藥物 任意停藥易復發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57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徐鴻傑表示,現今社會壓力大,憂鬱症十分普遍,若只是輕度憂鬱症,可以藉由心理治療、多運動以及飲食調整等方式來改善,不一定要用藥。 -
父母耐心陪伴 減輕幼兒分離焦慮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0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蔡盈盈指出,嬰兒在6至8個月就可能開始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害怕,通常在2-3歲逐漸減輕,有時可能持續到5歲。由於看不見平常陪伴在側的父母親,部分孩童會以為爸媽永遠消失而感到害怕。根據國外研究資料統計,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100位中約有3到5位兒童罹患分離焦慮症,並常伴隨著拒學或懼學的情況。 -
夏季輪狀病毒大增 應把握時程接種疫苗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09輪狀病毒腸胃炎主要症狀為「三不一沒有」:持續嘔吐不停1到2天、高燒不退、腹瀉不止如蛋花湯、哭泣時沒有眼淚、或沒有排尿的脫水症狀。此外,輪狀病毒造成水瀉一天可高達10到20次,容易使幼兒屁股像是「紅龜粿」般嚴重紅腫。一旦嚴重脫水,可能導致昏迷、抽搐,甚至有休克致死風險,家長應嚴密注意防範。 -
珍愛旅程電影首映 關懷失智患者及家屬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