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力
-
阿公中風後走路常跌倒!採「副木」復健 改善垂足難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567針對中風後垂足病人,使用腳踝副木可增加走路速度及減少耗能。有研究顯示當病人穿上副木後,走路速度每分鐘增加3至12公尺,並可降低原先走路所需消耗的能量近10%,另外,腳踝骨裂者穿戴副木,也可以更早的進行活動訓練,尤其穿戴26週後,腳踝關節活動力效果比石膏好。 -
痰多、咳、喘、燒!呼吸道融合病毒來襲 醫揭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259近日因為疫情解封加上開學後,許多學童連番生病,小兒科門診常聽到家長抱怨,幾乎每隔1、2個禮拜就需要看醫生,即將進入秋冬之際,更多呼吸道病毒開始蠢蠢欲動,根據疾管署資料統計,從9月開始,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分離陽性率開始急起直追,目前僅次於流感病毒。 -
推再生醫療發展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辦論壇促台日合作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999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日前舉辦,「邁向再生醫療產業化:人才、投資與基礎設施」國際論壇,邀請到國內外專家與會討論。而日本再生醫學會(JSRM)理事長暨國際幹細胞學會(ISSCR)副主席岡野榮之博士還特別拜會,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及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洽談台日再生醫療合作。 -
電療強度愈大愈有效? 醫師授購買電療醫材前注意事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45至醫療院所接受復健,常見大排長龍,有些人乾脆在家自行使用電療醫材,不過,醫師提醒,電療強度絕非愈大、效果愈好,設定太強,恐怕灼傷皮膚。另外,植入心臟節律器、植入式心臟去顫器等患者,以及孕婦、癲癇、小孩、糖尿病患者也不宜使用這類儀器。 -
全民健保總額預算框架下 新醫療科技如何納入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8204以更長遠的眼光而言,新藥/新醫療科技的演進與發展,可以讓原來屬於「不可避免的死亡」,轉為「可預防或可治療」的疾病,或長期服藥的慢性病。近幾10年來最有名的就是癌症治療的突破,讓80年代以前的絕症,到今天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病」。當然,這些醫學上的突破,也衍生醫療費用上漲的問題,以及健保的財務壓力。 -
11月男嬰確診流感!併發心肌炎、肺炎 住院急救無效歿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25疾管署今(17)日召開記者會,根據統計,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90,386人次,雖較前一週下降,但仍處感流行期。另增8例流感重症死亡個案,其中1起為南部11個月大男嬰,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10月初出現發燒症狀,陸續出現重症,病情危急,就醫當天院方收治加護病房,但仍急救無效,宣告死亡。 -
高科技人當心銦危害! 醫:落實5措施防銦肺病找上門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62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子通訊產品,手機、平板和電腦,使用3C產品已是許多人的日常,半導體產業與光電產業在臺灣更是蓬勃發展。然而,這些產品的製程都需使用到不同的化合物或化學組成,銦就是其中1種廣泛應用於高科技領域的金屬。自2003年日本報導第1例銦造成間質性肺病的案例,之後陸續於美國、中國和臺灣皆有案例報導,顯示出了解銦危害的重要性。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暨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將為你說明銦與肺病的關係,以及如何預防銦危害的5大方法。 -
巴金森氏症與老化不同 醫師提示:從非動作症狀可區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4435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