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助聽器
-
聽見你的聲音!新生兒必做聽力篩檢 3歲後再1次更安心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295衛福部國健署自101年起全面推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至今已邁入第10個年頭!在各醫療機構的努力下,110年(2021)有15萬6,876個出生寶寶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達到98.9%,其中,發現810位有聽力受損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同時國健署提醒,3到4歲可再做1次篩檢。 -
竹竹苗首例人工電子耳手術完成! 病友不用再奔波治病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27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於本月17日完成1例人工電子耳手術,並於27日順利完成開頻,以往竹竹苗地區無醫療機構可提供人工電子耳手術服務,病人往往需舟車勞頓求診,此例人工電子耳手術暨開頻乃為竹竹苗地區的醫療立下1個重要的里程碑。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370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高齡社會」來了! 長者功能評估6大指標護銀髮健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14我國於今(2022)年1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16.9%,這代表銀髮族越來越多,健康老化成為重要議題。國健署提出「評估長者功能6大指標」長者可以自行勾選答案,晚輩已可協助作答,如有異常,建議就醫並接受檢查。 -
對於聽力損失置之不理的後果 恐將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65研究表明, 到了70歲有3分之2的美國成年人已經失去了一些聽力,然而,超過80%的人並沒有尋求治療。根據柳葉刀委員會2020年提出關於失智症預防和護理的報告顯示,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是失智症最大的可改變風險因素,中年聽力損失約占所有失智症病例的8.2%。 -
聽損加速大腦退化恐增失智風險 45歲以上把握聽力篩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82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2017年報告發現,在失智症9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1的是45歲到65歲的聽力受損,佔9%,其次為抽菸5%、憂鬱症4%。 -
從聽力退化到戴上助聽器花7年 長輩不願配戴恐釀失智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40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力博宏表示,助聽器是幫助聽力損失者改善聽力問題的醫療器材,透過放大聲音,彌補受損的聽力,不過,配戴助聽器後,需一段時間適應,必須定期回診,檢查聽力來修正儀器的參數。 -
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88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