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1名患有耳疾的男性患者,左耳失聰、另外右耳則需配戴助聽器才能聽得清楚聲音;日前突然發現即便配戴助聽器也聽不到聲音,緊張地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在經過2周緊急治療,過程以強力多種藥物共同使用,並直接注射針劑後,所幸恢復到原先戴助聽器能聽見聲音的狀態。患者在追加1、2周回診繼續治療後,聽力竟恢復得比原來更好,改變大家對於重聽無法治療或改善的觀念。
若錯過黃金治療期 恢復成效恐大打折扣甚至喪失聽力
收治這名患者的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表示,突發性耳聾通常在黃金期2周至4周內緊急治療,幾乎都有機會近完全恢復聽力,但部分患者發現得晚,一旦錯過黃金治療期,治療後的恢復成效就會打折扣,若遲遲不治療,還可能永久喪失聽力。
李宏信醫師說明,突發性耳聾在醫學上的定義是3天內突然發生聽力障礙,測試連續3個音頻以上皆超過30分貝以上的聽力喪失,大部分是損失30至50分貝;而30分貝的音量大小就像是深夜裡沒有人車往來、沒有蟲鳴鳥叫的郊區,簡單來說損失30分貝等同於講悄悄話聽不到的重聽程度。其病症特點是單側耳朵產生喪失聽力的現象,但很少於雙耳同時發生。
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李宏信醫師提到,上述患者因發現得早,在黃金治療期內緊急服用及注射類固醇,促使受病毒毒素破壞而腫脹的組織消腫,避免壓迫破壞到內耳神經,並進一步加強促使血管暢通的藥劑,同時為內耳神經補充營養素,終於在治療2周後恢復原有的聽力。之後當療程進到第2階段時,僅使用血管疏通藥劑及神經營養劑,只要內耳神經尚未完全壞死,仍可能有機會再生改善已破壞的聽力。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每年定期聽力檢查可預防重聽的發生
另有1名留學生在美國發生突發性耳聾,因在當地醫院溝通不良,沒有及時治療完全,等到2、3個月後回台前往各大醫院診療,卻都未能被醫師正確診斷而錯過黃金治療期,因而認為聽力難以改善恢復。李宏信醫師指出,該名留學生的媽媽緊張地四處找資訊,最後經友人推薦前來治療,但因治療時間已超過黃金期太久,只好事先溝通並告知,即使治療也難以回復原有聽力,會盡力再加強治療,盼能有機會獲得改善;經過2周加強式注射藥物後,患者的聽力改善了7成,讓患者與家屬非常開心。
李宏信醫師提醒,由於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可能認為是老年人聽力的退化現象,民眾不見得會立刻發現症狀,故建議60歲以上的年長者每年做1次聽力檢查,若及時發現聽力有受損問題,便能當下給予適當的治療,都有機會改善其聽力,避免聽力永久受損的憾事發生。有些患者擔心使用類固醇治療會產生副作用,但針對急性病症來說類固醇是救命仙丹,且使用3周以上才會產生副作用;患者也應避免長時間待在噪音環境之下,並攝取適量的維他命B群、C、E、鋅、硒等營養素,幫助聽力改善且達到加乘效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賽車教父廖老大自曝錯誤減重黑歷史 靠胃切手術瘦下來
▸腸胃藥列輕症居家照護常備藥 長期服用傷胃嗎?藥師答
相關部落格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93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致死,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00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86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
跨年演唱會倒數! 突發性耳聾求診人數恐再有一波高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28根據耳鼻喉科門診觀察,跨年晚會後的1周內,往往是突發性耳聾求診的患者人數激增的高峰期。李宏信醫師說,突發性耳聾的醫學定義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是1種急症。雖然醫界對於其致病機轉仍不甚明確,但普遍認為與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中、病毒感染、壓力、糖尿病、內耳血管病變……等有關。 -
眩暈有2種!這種屬現代文明病 看iMax電影也可能誘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96眩暈症可分為「周邊型眩暈」和「中樞型眩暈」2大類型,約9成以上的患者為內耳前庭不平衡引起的周邊性眩暈,也可簡稱內耳型,包括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耳部前庭及三半規管之神經發炎或梅尼爾氏症;中樞型眩暈通常是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引起,治療較為棘手。
延伸閱讀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93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致死,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名醫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28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鼻過敏與鼻竇炎都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發作時的症狀包括流鼻水、流鼻涕、鼻塞和頭痛。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00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講座報名/耳鼻喉科專家開講 戰勝耳鳴、眩暈和鼻過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87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3月5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專業醫師教你 如何完勝耳鳴、眩暈、鼻病」。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86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