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再見
-
如何緩解更年期症狀? 專業醫師傾囊相授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2282在普遍的觀念裡,女性於更年期時發生的身心理變化皆屬正常,如膀胱問題、失眠、焦慮、記憶力衰退等,其實,這些問題大多都能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進行治療或緩解;反之,若無善加調理與照護,不但降低生活品質、與家人發生經常性的衝突,嚴重甚至罹患憂鬱症、進而結束生命。 -
矯正與植牙協同 一次找回滿意牙齒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964微笑美學牙醫林克承醫師表示,最近幾個月就經常被問這樣的問題,其實應該從傳統觀念說起,大型醫院的牙科部門診分類詳細,除了一般牙科,還有齒列矯正、口腔顎面外科、補綴、義齒、牙體復形等詳細門診分類,所以希望病人做好一個階段的治療計畫以後,再到另一科去治療。 -
微電影《再見,公主病》 認識纖維肌痛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17四十歲的尤姓小兒科醫師前後就看了四家醫院、九名醫師,花了五年之久,才查出造成身體長年不明痛的原因。她表示,因為發病時外觀沒有任何異常,原以為是工作時姿勢不良所造成,但透過運動不僅沒緩解,疼痛還加劇,後來大腿肌肉逐漸無力,出現萎縮,行動甚至坐臥都非常困難,五年來從台北看到台中,做過X光、超音波、物理治療、MRI、電生理等各項檢查,也無法找到原因。 -
《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 呼籲重視乳房原位癌
癌症新知 / 乳癌67在《跟明天說再見》紀錄片中,黃美英沉痛表達自己年幼罹患小兒痲痺、長大又罹患乳癌的心路歷程。原以為苦難即將結束,但步入中年卻發現乳癌,當時醫師建議她切除乳房,但卻因害怕猶疑、就醫時間延誤,以致癌細胞擴散到肝臟。 -
父母耐心陪伴 減輕幼兒分離焦慮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1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蔡盈盈指出,嬰兒在6至8個月就可能開始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害怕,通常在2-3歲逐漸減輕,有時可能持續到5歲。由於看不見平常陪伴在側的父母親,部分孩童會以為爸媽永遠消失而感到害怕。根據國外研究資料統計,學齡兒童的分離焦慮症,每100位中約有3到5位兒童罹患分離焦慮症,並常伴隨著拒學或懼學的情況。 -
淬鍊重生 中區彩虹基地再現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73「台中基地--同志健康文化中心」、「九號小舖」都是由社團法人台灣露德協會所籌設辦理的服務據點。在疾病管制局第三分局分局長張朝卿、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愛滋業務承辦人王碧蘭技士及各友好團體的見證下,前正式開幕營運。 -
糖尿病患 美食不必放兩旁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053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指出,糖尿病患若是想要吃美食,必須掌握兩個大原則:第一是學會如何控制血糖,建議每次用餐之前,要先認識熱量,同時也要驗飯後的血糖,以了解血糖的變化。第二則是平時要與醫療團隊合作,坦然面對糖化血紅素(A1C)指數,並且要找出血糖高低變化的原因。遵守這兩點規則,就可以輕鬆、健康吃美食。 -
骨癌少女病逝 無緣參加動物園圓夢之旅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186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上午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貓熊館舉辦「向動物說再見」活動,除了祝福貓熊圓圓懷孕成功、生生不息之外,特別為立志當獸醫的抗癌圓夢助學金得主腦癌魔術師吳至曨、骨癌少女辦了圓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