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免疫風濕科
-
過馬路很喘恐是「肺動脈高壓」! 積極治療可與之共存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119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為提升大眾和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對於肺動脈高壓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宣導如何透過「喘咳血腫暈」口訣與簡單的「PK小綠人」自我檢測法,幫助病友及早發覺肺動脈高壓的警訊,進而就醫檢查與治療。 -
類風濕性關節炎反覆發作難控制? 善用健保藥治療達標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1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控制,不僅可能面臨關節破壞的失能風險、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併發容易感染、心血管疾病、骨鬆和憂鬱症等疾病。由於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根治,但若能在確診後及早治療,有助於延緩病程、減少關節腫痛不適,還能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國中時腳腫以為痛風? 罕見遺傳血管性水腫讓他全身腫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458「遺傳性血管性水腫」主要因先天上抗原體C1-INH缺乏或功能低下造成,有家族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
僵直性脊椎炎屬遺傳疾病 早晨腰背疼痛典型症狀莫大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54馬偕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惠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持續攻擊關節炎,導致長期發炎,大部分患者於20至30歲之間發病,且以男性居多。 -
肺動脈高壓易致命 「PK小綠人」線上揪病灶只要3分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208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動脈高壓就是「肺動脈的高血壓」,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當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更重。當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容易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 -
生死一瞬間!虎頭蜂螫人旺季 過敏性休克緊急搶救保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605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理事長蕭雅文醫師表示,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果沒有及時處置會導致腦部或心臟缺氧,病患可能會在數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而有致命的危險。 -
國衛院與中榮、高醫發現 基因變異可精準診斷紅斑狼瘡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50譚澤華率合作團隊,自2009年起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之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及基因改造小鼠研究,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致病關鍵。再歷經7年研究,證實GLK過量表現在SLE病患之T淋巴細胞中,誘發IL-17A細胞激素大量產生,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然而,GLK過量表現於SLE病患中的成因,多年來仍懸而未解。 -
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心B肝復陽風險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972最近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濕免疫科共同發表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