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你每次過馬路時能夠在時間內過完,還是會氣喘吁吁,甚至在時間歸零時才走到一半?如果是後者就該擔心「肺動脈高壓」。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為提升大眾和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對於肺動脈高壓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宣導如何透過「喘咳血腫暈」口訣與「PK小綠人」自我檢測法,幫助病友及早發覺肺動脈高壓的警訊,進而就醫檢查與治療。你或許好奇自我檢測法是什麼?協會表示,檢測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觀察自己在過馬路時,能不能在時間內走完。
肺動脈高壓致命性高 被稱為「心臟癌症」
高雄榮民總醫院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表示,正常人的平均肺動脈壓為14 mmHg(毫米汞柱),一旦超過20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會造成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更用力收縮,長期下來,右心室因負荷過量而逐漸擴大,後續導致心臟衰竭和猝死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肺動脈高壓又稱為「心臟癌症」,是一種心臟、肺臟及血管系統嚴重的病變,存活率比台灣常見癌症大腸癌還低!肺動脈高壓成因除了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致病機制尚未明確,部分肺動脈高壓是因其他疾病續發導致,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愛滋病、肝硬化等。另外,不當使用特定藥物或毒品,也可能引發肺動脈高壓。
口訣加小遊戲 幫助早期發現肺高壓警訊
肺動脈高壓的死亡率高,對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來說,自覺症狀相當重要,如果發現莫名出現「喘(呼吸困難)、咳(嗽)、血(咳血)、腫(下肢水腫)、暈(暈厥或頭暈)」5大症狀,或者過馬路「走輸小綠人」都應提高警覺,進一步諮詢醫師,透過心臟肺部相關檢查,及早發現與診斷肺動脈高壓。
黃偉春主任特別說明,「過馬路PK小綠人」概念來自於臨床評估肺高壓風險的「6分鐘步行測試」,而文獻報告顯示,一般人的行走秒速1.2公尺以上,交通部設計過馬路的時間則是以更寬鬆的標準每秒0.8至1公尺設置,因此正常情況,人人都可以在時限內通過馬路;但若發現過不能在小綠人走路時間內過馬路,或者步行時感覺氣喘吁吁,就需注意心肺功能可能有問題。
確診肺動脈高壓不要怕 積極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理事長鄭錦昌表示,早期國人缺乏肺動脈高壓的疾病認知,病人常徘徊在各科別和醫院之間,加上20年前肺動脈高壓缺乏有效的治療,半數病人平均存活不到3年。然而,隨著診療與治療藥物的突破,目前部分肺動脈高壓病人有獲得穩定健保用藥的機會,希望病友不要放棄,及早且積極治療,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高雄榮民總醫院是全台灣第一個成立肺高壓照護團隊的醫院,集結心臟內外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和復健等多面向照護量能,迄今累積20年豐富的治療和照護經驗。院方統計,平均存活10年的肺動脈高壓病人高達8成,甚至有病友已經與肺動脈高壓共存超過20年。
更多NOW健康報導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夜間視力模糊是藍光惹的禍? 眼科醫師揪破壞視力元凶
延伸閱讀
-
肺動脈高壓易致命 「PK小綠人」線上揪病灶只要3分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611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動脈高壓就是「肺動脈的高血壓」,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當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更重。當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容易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 -
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331因呼吸困難,必須使用氧氣管、在家休養,而因為氧氣管最長僅6米,林小姐笑稱自己是「6米女孩」。目前林小姐穩定治療,回想起過去自己過馬路時,走太慢而被按喇叭、遭白眼,當時以為腿短、年紀大了,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後,才知走路慢為症狀之一。 -
孕婦喘咳疲倦 竟是罹患「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81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醫師表示,肺動脈高壓患者在初期的症狀與其他疾病類似,例如出現喘不過氣、呼吸困難、慢性疲倦、胸痛、頭暈、乾咳、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連從事很輕度的活動也可能造成昏倒、脈搏過快、咳血、唇色變藍的狀況,所以肺動脈高壓在國際上又稱為「藍唇病」。 -
定期做好乳房篩檢 不讓乳癌有機可趁
癌症新知 / 乳癌2811乳癌好發於45至69歲女性,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補助45至69歲婦女及40至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然而全國乳癌篩檢率僅38.5%,主要是婦女害羞、怕痛而忽略篩檢的重要性,延誤了治療黃金期。
-
先天心臟病續發肺動脈高壓 男碩生坐著都會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96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醫師指出,肺動脈高壓五大症狀為喘(活動時呼吸困難)、咳(咳嗽)、血(咳血)、腫(下肢水腫)、暈(暈厥或頭暈)。